第十一章(1 / 3)

放棄了許多愛好!由於工作忙的緣故,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籃球,乒乓球.還有許多曾經在學校時喜歡做的事.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寫作了!

偶有閑暇,總是看書.因為發現看書是不用時間長短的.短時間也可以看,隨看隨放!日子久了就可以讀出做者的寫作手法與表達的意境.看過之後寫下一些感受或是摘錄好的詞句段落,對自身而言受益匪淺.

讀散文.在學校的時候由於沒有什麼零用錢,非常想看武俠但沒有錢買,而散文才是課堂上常講的,所以有了錢也是先買名著.於是第一時間裏接觸的就是散文居多了.如朱自清的文章,老舍的文章.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的確是文章文筆優美,通過小事物表達了很多東西或是精粹的思想而讓廣大群眾所喜愛.散文的最大特點是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其重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麵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係,在結構上借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征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誌,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散文的鑒賞技法: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係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了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