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蠟神槍(2 / 2)

這話說的卻對,馬踏連營之時,“槍似遊龍”,一條丈長大槍把人馬團團護住,槍頭寒光到處,鬼哭狼嚎,大將百戰百勝,豈是靠運氣。蒲忠遭人千騎追殺也是憑這杆神槍突出重圍。大槍是改朝換代、掃蕩乾坤的神器,非刀、棍可比。嶽武穆王曾專門纂文形容過那時的“河南大槍”

內家大槍法,精忠嶽王創,忠臣孝子傳,欺哄瞞詐的小人不配知其奧妙。

內家槍法成形於宋代,在宋以前,比如唐代雖也有羅成這樣的名槍,但流行的還是馬槊。馬槊就是矛,矛和槍形狀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矛、槊用的是硬木,緩衝不得對方的衝力。兩矛相交,力量全傳到了手上,如果角度不合適,當場兵器就要脫手。

但白蠟杆的大槍就不一樣,白蠟杆有彈性,用槍頭硬架斧、棒。槍一彎,有那麼個小小的緩衝,手上就不震了,敵人兵器的勁道也給卸了。白蠟杆存得住能量,彎了會反彈,隻要槍把一轉,槍頭就繃出去了,打個正著,這裏麵的功勞有一半是敵人自己的。內家功夫的奧妙就在於此,攻防一家,防就是攻,攻也是防,一個動作幹兩件事。

白蠟杆大槍防守好,進攻也是一招破敵毫不含糊。一槍紮出去,萬朵梅花,先把胸口的護心鏡打碎,再往裏鑽。槍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該擋哪個。此時千萬不能擋,一擋就完了,白蠟杆是軟的,硬擋正好被借上力,才擋出去,那邊槍把一轉,槍頭馬上又從另一方向打回來,力還更大了。

拳經上講“棍怕點頭槍怕圓”,說的就是大槍一但抖起來,槍頭亂擺,神仙都難防。對付這等高手,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槍也抖起來,搭上去,讓對方聽不到力,他就不好進下一招了。如果兩槍一搭,你聽到了他的力,就可順勢打進去,既可借力打,也可直接打,隻須槍頭稍微錯開一點,一滑就進去了。要是聽不到,就得趕快變招采用守式。

不過對付一般的小嘍羅、破銅爛鐵,就不須如此過慮了。大將馬踏連營,不怕他人多,一條槍舞動起來,如巨蟒纏樹,前後左右,護著人馬,硬進硬退,槍頭到處,沾著就死,碰著就亡。這就要說到趨使大槍的內家功夫了

內家功法和大槍在嶽王的時代雖未廣傳,但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

內家槍法就攔、拿、紮三招,其實就這三招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隻有隨便一槍出去,攔、拿、紮三式都有了,才算是上得戰陣的好槍法。

嶽王在其槍譜中這樣評講當時的戰鬥:兩馬交鋒,雙方都害怕,拿著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這並非隻因鐵矛太重,換個輕點的硬木矛照樣舉不動,而且木製矛重心偏前,打起來恐後悔莫及。

一但換用有彈力的白蠟杆,用內力驅動,這槍就活了。槍頭隻在敵人的胸口、麵門處亂鑽,擋都擋不出去,越擋越倒黴。嶽家軍的騎兵,朱仙鎮八百破十萬,不是光勇敢就成的。可恨嶽王為昏君,精兵喪盡。但總有一二人把內功和槍法都傳了下來。

內功力大且持久,更妙的是反應奇快,與人鬥每每站盡先機。何以能如此,全是“意在勁先”之妙。意和勁也是一對陰陽,有先有後,互為因果補充。

蒲忠年少有過奇遇,受人指點傳藝,使得是嶽家六合槍,又叫形意槍。

嶽公開創了形意派拳法—形意六合拳,在此基礎上創出了嶽家六合槍法。

嶽家槍法一改當時流行的斜出槍,而是直取中宮兩邊蕩,也叫兩邊擋,因勢而變。左撥右引身先躬,反手斜上直指腰。

相比楊家槍法,嶽家槍更簡潔實用,速度更快,尤其是以形意為先,暗合太極的原理不過當時並沒有。

嶽家槍法中包括回身槍,出槍的範圍多在中腹,這樣就增大了命中的概率,就槍法本身而言比楊家槍法高出一籌。

嶽家槍在嶽家拳械係列中占據首要位置,技擊方法獨特,號稱槍中之王。

嶽家槍動作古樸,招招製敵,一擊必殺,進攻有刺,戳、點、掃、挑;防守有格,撥、架、擋、淌。它的獨特之處是將防守和進攻兩動融為一體,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帶攻,攻中設防,使敵人無還擊之機。

蒲忠隻學的嶽家槍法前二十二招,但就這二十二招也讓他無往不勝,受用終身。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