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二年的冬天非常寒冷,讓人在若幹年後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有些寒冷,是爐火帶不走的。
青楓手裏攢著掉了蠟的葫蘆,裹著滿是窟窿的麻絮,坐在火堆旁,一口一口的喝著。入了冬,西北風勁頭猛漲,卯著勁的從窗縫往裏鑽,尖叫著從皮膚上割過,青楓不由打了個咧咧。
再看那火堆下的碳灰,盡皆是薄紙燒完剩下的殘渣。這些便是四書五經了,它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青楓自然也不例外,熟讀背誦有餘,本待考取功名,謀個小官差事,那也不負十年寒窗。
哪想屢試不中,當真應了孟郊的《再下第》“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此時的青楓,已然心灰意冷,隻得回家種田耕地去也,這些書目隻當做引火的柴榮,一並燒了,也好過冬天裏寒風刺骨。
大雪下至巳初,遍轉小停了,青楓收拾妥當,準備返回泗水縣,實則也無甚東西可以收拾的。
泗水縣是濟寧市轄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偏西,濟河下遊。
泗水縣也出了許多英雄好漢,最著名的當屬卞莊子,春秋魯卞邑大夫。卞莊子是泗水泉林人。有勇力,武藝高強。曾經在卞城南山坡遊獵,刺殺兩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典故由此而來。
青楓卷了破布鋪蓋,提了葫蘆,推門欲行,木門一開,原本陰沉的天空已經放晴,陽光照在雪地上,刺目非常,讓人大為精神,青楓伸了個懶腰,提腿大踏步去了。
一路無話,行至未時,青楓遍感饑腸轆轆。青楓從前天卯時就不曾吃食,渴了也隻得抓把雪塞嘴裏,他本就身子柔弱,從小多病,弱冠時方才好轉些許。如今哪受得了這樣冷凍挨餓的折磨,到得今日,當真再也走不動了。
青楓尋了一處未積雪的枯井坐下歇息,中國傳說是伯益發明了井,是古代人民家家戶戶都俱備的東西。井裏的水來自地下水,清澈而涼爽。但見這枯井裏麵並無儲水,也不甚深,想必是幹涸很久了。青楓坐在井台上喘息了會兒,本想繼續趕路,卻挪不動一步。青楓拿起葫蘆喝了口酒,這哪裏是酒,分明是化了的雪。
想到當今窘迫,又不由哀歎連連:舉人不中,盤纏又丟,饑無可食,睡無可宿,歸家亦不成。不如落入這枯井一了百了。
想罷,青楓就要跳入井裏,正當要跳時,方覺不對:我這腳朝下跳進去,瘸了腿,沒能摔死,那可是大大的不痛快,還是頭朝下來的斷然。青楓正覺自己想的周到,也不由咧了咧嘴,但外人看來,這笑的恐怕比哭還要難看幾分。
青楓把頭伸進枯井,手一鬆,整個人呼的往井底直墜,頭下腳上,落地隻怕隻有死之一字。
掉至枯井三丈處,青楓忽然止住落勢,原是一段腐蝕的破舊井蓋卡在中間。青楓吃痛,疼得哇哇直叫,等到疼痛減輕,青楓方才細看,原本周正圓形的井蓋已經鏽蝕了大半,鐵器終究是怕那雨水衝刷腐朽,不知過了多少日子,鐵蓋掉進了井裏。說來也怪,這口井不同尋常水井,正常水井上窄下寬,便於堆砌建造,儲水也多,這口卻是上寬下窄,這般鐵蓋恰好卡在深處,如若不然,青楓今日必死無疑。
青楓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嚇得半死,又想起母親臨別時痛哭流涕的樣子,心頭難受。又想起平日裏耕作勞累的父親,更加傷感。父親雖說無太多言語,不管不顧,但家中一應事物花銷都是靠他勞作。若是自己死於他鄉野地,屍骨無人尋到,可不白來世上走一遭。
又憶起門前的方老爺子,每日就是打魚喂鳥,時常拎著兩條大鯽魚送到家裏來燉了給青楓吃,說孩子體弱,得多補補。方老爺子膝下無子,青楓又天生聰明伶俐,方老爺子遍很是喜愛。
想到這些,青楓再也沒心思尋死了:“我若就這般死了,豈不是大大的不孝,叫我爹媽如何不肝腸寸斷,叫鄉親如何說我,如何看待我的爹爹娘親。”
青楓低頭看看自己被井蓋纏著的破布衣衫,胡亂動了大半個時辰,但仍然被纏著,卡在枯井中間,欲上不能,欲下不得:“這可如何是好,莫非老天故意戲弄我這落魄鬼,給了生路又要我活活將我困死不成”想要把麻衣脫掉,可越纏越緊,一點辦法也無,青楓又掙紮了半天,苦於手腳懸空,無處著力,索性兩手一攤,掛在井蓋上等死。
夜色漸起,青楓臉朝井底,慢慢不見亮光,北風從井口呼嘯而過,發出鬼魅般,“嗚……嗚……”的聲響,更加讓青楓遍體生寒,提起十二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