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諧自我”跨越行難
一個用了18年心血構建母親養老的理想方案,一個期望了6500個日日夜夜親情代代和睦的心願,在2007年聖誕夜的禮花聲中被徹底地破滅了。我清醒地預感事情將會變複雜和棘手,我擔心的結局不知何時發生,但我已經阻止不住了。因為我無奈,所以我擔心。50多歲的我哭了、心碎了。我在失眠中磨練自己的意誌;在文字中整合自己破碎的心,在淚水中浸泡苦澀的情,在“博友”們的關愛下修複傷口,在絕望中探索跨越行難之路,在困境中尋找自我和諧之門。當我完成了這部分文字、傾訴了心中的煩惱、整理了混亂的思路、提煉出平和的心境後,我激動和驕傲地告訴讀者朋友們,本人已經“跨越自我”,走出了這個由“大家庭‘責任’”而引發的“行難”關,搬走了壓在心中18年的“角色”大山,堅定了“個人品質”修煉的信心,明確了今後“以‘和諧自我’為主基調”的行事方針。
為了使自己從大家庭責任的困境中走出來,為了真正達到和諧自我之目的,在“博客”朋友們的指點和幫助下,自己對在處理大家庭責任全過程事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認真總結,並由此而產生10個方麵的體會,供讀者朋友們參考。
1. 跨越過程中“六種反思”
一個自認為母親養老的最佳方案,為什麼不被母親接受?為什麼不被兄弟姐妹們理解?其中一定有問題,問題出在何方?是我?是母親?還是其他人?十多年來,我一直感到委屈,時常暗暗地埋怨母親和他人。我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在這條又寬又深的“大家庭責任”鴻溝前徘徊,跨不過去。
(1)反思“三合一”方案問題
在我迷茫和困惑之時,博友們幫助了我,尤其是我的博客好友“上網種田”的一段話如同春雷,不僅提醒了我,也促使我冷靜反思。“上網種田”說:“你是不是把幾個問題混到一起了?感覺你在試圖同時解決幾個問題:一是老人的養老問題,二是大家庭的和睦問題,三是幫姊妹解決部分困難。這三個問題若是分開解決,都不是很困難,你感到困難,是期望有個相對完美的一攬子方案,這個就比較麻煩”。他又指出“就解決單個問題而言,養老問題要看老人心裏願意和誰一起。後麵兩個問題,還是要以互相尊重為基礎,彼此雖然是兄弟姊妹,但畢竟是以獨立家庭的形式存在,而且家庭境遇還存在差別,那麼這時的尊重應該表現在尊重獨立性,承認差別的客觀存在”。說得太好了!分析得這麼透徹,一針見血啊!我反思他的這些話,找出了問題的所在。不能埋怨母親、不能埋怨兄弟姐妹,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2)反思過於理想化
在“上網種田”的提醒下,我意識到自己的“三合一”方案過於理想化。雖然我期望有一個相對完美而又一攬子能解決的方案,但是忽視了理想方案與現實差距的存在性,是我把這個問題考慮簡單了。
(3)反思母親說過的話
雖然母親兩次“反悔”,但其中必有深層次的原因。曾記得母親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與你父親這輩子從來沒有頂撞過對方,我不能接受哪個兒女頂撞我。有事可以對我好好講,我也是個講道理的人。就算我講錯了,對我好好解釋。等我慢慢想通後也會接受”。現在想想也是,我們長這麼大,母親從來沒有罵過我們,就連平時說話也一直都很和藹。也許,母親什麼都不計較,唯獨計較的是兒女們對她說話的態度。反思這點,我內心感到非常愧疚。
(4)反思忽略差別存在
我所設想的“養老+繼承”的方案並不完全成熟。“上網種田”指出,“實際上觸動了這個基礎(尊重各小家庭的獨立性,承認差別的客觀存在),首先方案的產生有問題,應該說這是一個你認為合理的方案,姊妹們是否認為合理,還很難說,這種產生方式,有悖於尊重獨立性原則。其次,方案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姐妹們的思想境界都和你一樣,那麼這個方案非常完美,但按當下的情況,這個方案將養老和繼承捆到一起,很容易給人以交換之嫌,而養老和繼承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傳統意識裏不好交換,如果加上家庭的差異性,可能還涉及了所謂的尊嚴問題,多數親友之間會常說:養老問題並不是錢不錢的問題”。
(5)反思認識“親情”差異
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我一直認為“親情”關係仍像以前那樣簡單、好說、不計較,忽略了從大家庭分出後小家庭的實際狀況。“上網種田”又一次提醒了我“對於親情,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基於彼此獨立家庭之後的親情,我們不能在感情上還按照獨立之前吃住在一個屋子時的純親情標準來思量”。
6. 反思位子和角色
方案雖然完美,但由於宣傳和工作沒做到家,致使方案兩次流產。自己又未清醒的認識到這點,加上自導自演了“娘舅”角色,又出現了角色錯位,一意孤行地堅持做。結果,勢必造成了許多心理壓力,造成了自己的許多困惑,造成了自我不和諧的心態。
2. 跨越必須學會總結
鑒於以上反思,我又從以下4個方麵認真總結:
(1)對照自己的“品質理念”總結
對照自己“責任社會、和諧自我、盡量為自己創造一個和睦的生存小環境”的“品質理念”,我已經盡到了“責任大家庭”的心,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對環境認識不足、現代愛的“孝順”宣傳工作沒有做到家,不僅未達到大家庭親情環境和諧之目的,結果還造成了自我不和諧。
(2)對照自己“個人品質”理念總結
對照自己“完善人格、修煉品質、持之以恒、和諧自我”的“個人品質”理念,通過對大家庭責任問題、母親的養老問題、感恩和幫助三姐的問題這三方麵的處理,主要問題出在,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表明考慮問題還是過於理想化,方案雖好由於執行不了,自己的人格缺陷也隨之暴露出來,如急躁、上火、怨氣等自我失衡心態。雖然用了“十八年”的努力,但這也說明自己並不睿智,明知困難重重,但不能做到取舍分明、一意孤行,結果勢必造成自我不和諧的局麵。
(3)對照自己“做事理念”總結
按照自己“製訂計劃、認真落實、及時總結、盡心盡責”的做事理念,雖然和諧大家庭的計劃在自己心中已經有“十八年”的曆史,經過這些年的落實情況來看,並不理想。然而,自己又沒有及時總結問題根本所在,在盡心盡責之後,對其結果期望過大,缺少超然脫俗的心境,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人”行為表現,與自己力爭做個“社會人”的目標差距甚大。
(4)對照修煉行為總結
在自導自演“娘舅角色”過程中,雖然持有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但缺少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然心境;雖然能堅持腳踏實地的做,但過於急於求成。同時,對照“三力、六度、九心”的修煉目標,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在“忍受、英勇和創新”三種能力中,缺乏忍受力;在“誠信度、寬容度、正直度、冷靜度、堅毅度和睿智度”六度中,缺少寬容度、冷靜度和睿智度;在“愛心、孝心、勤勞心、責任心、感激心、助人心、包容心、反思心和知足淡泊心”九種心境中,缺少包容心、反思心和知足淡泊心。
3.“和諧自我”過程中的“十大”體會
(1)體會之一:持有“理念”是做人做事的方向
“理念”是一個人做人和做事的方向標。雖然我在處理母親的養老、在對大家庭責任、在和諧親情關係、在幫助三姐等問題處理上並不能如願,但至今我已無悔無怨了。因為我持有“力爭做個平凡而有責任的‘社會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空間,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自己生命的使命和人生的價值”的“人生理念”,所以我從“大家庭責任”考慮,尋找“娘舅”角色這一使命;因為我持有“責任社會、和諧自我、創造和諧生存小環境”的人生的“品質理念”,所以我試圖通過“三合一”的方案,創造和協調大家庭和諧的親情關係;因為我持有“完善人格、修煉品質、持之以恒、和諧自我”這“十六字”的“個人品質”理念,所以我麵對十多年的努力失敗後現在能挺下來了;因為我持有“個人品質”理念,所以從失敗中尋找自己的缺點和差距;因為我持有“個人品質”理念,所以我找到差距繼續修煉自己;因為我持有“個人品質”理念,所以經過認真反思、總結並重新定位;因為我持有“個人品質”理念,所以我繼續孝順母親、包容他人、感恩三姐。
總之,因為我持有“理念”,所以能跨越自我並真正進入了心裏坦蕩蕩的自我和諧心境。
(2)體會之二:必須持有“愛心包容母親”
雖然母親未能與子女配合,給子女的正常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多困難和不便;雖然子女對父母盡孝是理上的事,父母理解體諒子女的難處和苦處是情上的事,但母親老了不能怪她。本人在“愛的孝順”的文章中曾指出,“父母老了,已沒有對錯之分”,做兒女的不能責怪母親兩次“失信”的行為,也應該理解母親為獨立和自由而奮鬥的行為,也不能強求母親做她不願意做的事。總之,母親老了,做子女的更應該包容她,包容她“失信”,包容她“任性”,包容她的一切。
(3)體會之三:現代的孝順應全方位
因為母親老了,必然會經常出現說錯話、做錯事的現象;因為母親老了,考慮問題也會出現偏差;因為母親老了,脾氣和性格也會孤僻些。做兒女對母親的孝順應包括全方位的,既一方麵謙讓母親,在日常物質生活方麵和精神方麵照顧好她,同時,又要在重大事情(處理親情關係)上幫助她把好關,勸說和化解親情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