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本人在《自我管理學》一書中,著重介紹了“十項個人品質”標準以及相關的內容。對此,我的一些“博客”好友們提出了有關“知易行難”等想法。針對這些想法,結合當前的社會現狀,我認為有必要解剖一下這個“知易行難”,並對“如何跨越‘行難’,如何戰勝自我,為什麼要進行個人品質修煉”等有關的一係列問題展開進一步探討。為了幫助朋友們更好地了解“個人品質”修煉的重要性,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和思考,決定結合“和諧自我”與“健康”之理念,編寫此《和諧自我跨越行難》之書,以供讀者朋友們參考之用。同時,希望本書對讀者朋友們的“跨越行動”有一些小小的幫助,也希望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期內,擁有一個自我感覺相對快樂和幸福的健康人生。可以這麼說,“和諧自我”既是一個人的理念,也是解決跨越“行難”的方法,當我們實施“跨越行動”時,其動力來源於運用“和諧自我”的方法和所相對掌握的能力。自我不和諧是影響健康生命的主要因素。人們所說的“行動難”,主要源於自我不和諧。因為人的機能方麵存在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所以產生不和諧現象;因為存在自我不和諧狀態,所以每每產生行動起來較困難的那種感覺。

進入21世紀,無論從世界範圍還是中國國內來看,無論從各國政治還是社會經濟角度來看,無論從社會生產力發展還是自然界運動規律來看,一個不容分說的事實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了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新的重新組合,一個觸及到世界各個範圍內的政治、經濟、金融、能源、自然等生存環境方麵的大洗牌格局正在逐漸形成。21世紀,是希望的世紀,也是變化多端的世紀。我們將麵臨著什麼?至今為止,似乎還沒有人能提前預測到其結果到底如何。然而,當前世界範圍內能源、資源開發和利用、股市和房市等金融投資風險、日趨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念、衛生和疾病、特大惡性的自然災害等一係列問題,一個接一個活生生的事例已擺在我們麵前。各國的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人們的資產在縮水,人們的理念在搖擺,人們的生存環境被汙染,人們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道德健康)在下降,人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減弱,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挑戰。這個世界怎麼了?這種自然環境怎麼了?這個社會經濟又怎麼了?諸如此類疑慮,如同天空中的烏雲籠罩在人們的頭上,又如同巨大的磐石壓在人們的心裏。

人生說長也長,說短又短。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時間看,它是如此之漫長;但從生命存在的時間看,又是何等的短暫。每一個人的人生,隻能與歲月同生,但卻不能與歲月同存。事實上,有限的生命決定了我們短暫的人生。當人們用健康作籌碼,在名利爭奪大戰中透支自己的生命時,不僅疏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同時,也縮短自己人生的道路,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悲哀的現象。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期內,人們不計餘力所追求到的功名和物質利益,其實也隻是過眼煙雲,這些僅僅是人的生命存在過程中的過路客。這些用健康和生命換取的功利,雖然,從某一時點上來說確實給你帶來了一定的榮譽感和興奮點,但從一個人短暫的人生角度來看隻能說是曇花一現的過程。因為,這些耗費了你一生心血而帶來的功利,事實上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

也許,有人會提出這麼一個疑問:當我們生命存在時,當我們行走在人生的征途上,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對此,我認為:“當我們生命存在時,關鍵要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即當我們行使生命存在權力時,也許會消耗一生的時間,用以證明自己生命作用和體現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當我們回味人生征途中所品嚐過的酸甜苦辣,提煉由於健康和高質量的生命而帶給我們人生的幸福感覺時,觸摸到哪怕隻是刹那間曾經擁有過的幸福感受時,還有什麼比這種由許許多多細微而又具體彙集而成的、讓人無悔的人生感受更重要的東西麼?那麼,“健康和高質量的生命”是如何體現的?這裏所指健康和高質量的生命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四個方麵。對於絕大多數人說,因為我們不是名人名家,不是出人頭地的優秀運動員,不是偉大的科學家,不是卓越的政治家。我們隻是最普通的人,充其量隻是草民、是平頭百姓。對於一個草民和平常百姓來說,在參與生命競爭運動項目中,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在這個生命運動項目中是參與者,並在這個過程中自始至終有我們健康的身影在晃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