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從正麵了解金錢的積極性(1 / 2)

對金錢的概念不清,有了錢以後就亂花,甚至故意擺闊,任意揮霍,是我在對留守孩子的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的身邊,心中大多懷有對孩子的補償心理,為了彌補孩子,盡管在外打工賺錢非常不容易,他們還都盡量在金錢上滿足孩子,有的父母是一旦孩子需要錢就傾其所有,有的父母是不斷地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這種狀況造成了一些留守孩子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讓他們的父母頭疼不已。如何幫助打工家長和孩子合理地對待、運用金錢,我有這樣一些心得:第一,讓孩子學會認知金錢。

1.金錢是改造世界的力量。馬克思在《資本論》裏說:“如果人們要靠積累金錢來修建鐵路的話,恐怕終其人的一生也實現不了,但靠股份公司籌集金錢,這件事在瞬間就可以完成了。”因為人們懂得了利用金錢的力量,才使世界在短短的時間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人們生活的舒適程度和便捷程度都比以前好了無數倍。所以,金錢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給人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是很多東西所無法替代的。

2.金錢是創造力。世界上有很多發明創造是因為對財富的渴望,這些發明創造在凝聚了人類智慧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成為人類共享的資源。

如果沒有人們對財富的渴望,人的創造力可能就會像潛在冰下的火一樣無法燃燒起來,自然也就產生不了能量。當人們把對金錢的欲望轉化為創造力的時候,就會誕生許多對人類發展有價值的奇跡,而這些奇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世界變得越來越有魅力。

3.金錢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許多人認為人越富有就會越變得為富不仁,其實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概念,真正富有的人常常是具有同情心的人,所謂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

在美國,人們對一些千萬富翁進行調查,發現他們當中92%以上沒有逃稅、違法的記錄,90%以上一生隻娶一個妻子,生育幾個子女,100%的人每年都會向慈善機構捐出大筆金錢用來救助窮人。他們當中揮霍、放縱的行為幾乎沒有,大多數都是循規蹈矩、家庭觀念特別強、生活相對儉樸的優良公民。

所以,真正的富有絕對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讓人的道德水準與他所擁有的財富相匹配。足夠多的金錢可以讓人有強烈的同情心和仁慈的愛心,因為這有助於人性的完美,滿足人對自我人格的升華的要求。

隻有那些利用社會的不公平機製和各種非正常渠道而暴富的人,才會對金錢有一種揮霍和為所欲為的感覺。所以,有時候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會給善良力量,也會給邪惡添勢。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認知金錢,首先要讓他擁有自己的是非觀,這樣他才會對金錢有一個全麵的認識。

第二,引導孩子學會管理金錢。

1.給孩子建立零花錢製度。讓孩子學會理財,管理金錢,就要讓他從小開始訓練自己掌管金錢的能力,讓他從懂得錢用處那天起,學會如何用錢。給孩子建立零花錢製度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讓孩子學會在用錢上自我控製的措施。

當你每個月固定地把錢交給孩子的時候,你要告訴他,這是他自己一個月的開銷,他的學習用品、零食、玩具都將在這裏麵開支,如何花這筆有限的錢,孩子必須自己有一個計劃,如果花超支了,那也隻有等下個月了。父母一定不要為孩子的超支隨便買單。

隻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有一種計劃的心態,他會為自己這個月需要支出的部分做一個預算,然後對自己的開支進行一些控製。這樣一方麵讓他學會管理自己的金錢,一方麵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就是隻花該花的錢,這對他將來成年以後的理財習慣也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訓練。

這種零花錢製度跟你是否有錢沒有關係。也許你很富有,但如果你不想讓孩子養成揮霍的習慣,你完全可以對他實行“有限供給”。這對孩子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