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後記 政策市、主力市、消息市(1 / 1)

我同丈夫袁幼鳴圍繞股市博弈實務展開對話並整理成稿是在2009年8月至9月期間。一開始,我對丈夫的一些說法將信將疑。在這段時間裏,通過仔細觀察股市狀況,我逐步發現他的大多數說法是成立的。A股市場的確是政策市、主力市和消息市。

2009年8月4日開始的大盤點位與個股股價大幅調整的直接原因是政策轉向。上證指數上3000點以後,監管部門大量發行新股且開閘上市公司再融資,急速增大市場籌碼供應。與此同時,清查進入股市的違規資金並開堵公募基金以外的其他類型新資金入市,市場流動性“水位”降低,股價自然隨之下跌。

大盤在9月上旬、中旬反彈,散戶們普遍預期有國慶六十周年行情。然而,此時監管部門突然加速推出創業板,再一次打擊市場,令指數掉頭向下。我相信如果等“十一”長假後再啟動創業板公司發行,2009年9月是會有一輪國慶行情的,說管理層政策調控直接影響股市走勢不是言過其實。當然,政策效應有一個累積過程。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股市的確存在階段性入市而非長期持股的主力資金。它們在政府政策鼓勵炒作時入場持籌,一旦發現政策麵翻空,會立即獲利了結,決然離開市場,頭也不回一下。2009年7月,滬市日成交2000億元以上是常態,到2009年9月下旬,日成交量萎縮到700億元,曾經翻湧的巨量資金一下子銷聲匿跡,讓人心驚膽戰。

若仔細思考社會資金結構,對這樣的現象不難解釋。迄今為止,中國的財富分配排序是,政府與事業單位進項第一,企業結餘第二,工薪收入第三。累積到今天,全國企業有賬可查的存款高達20多萬億元,其中活期存款也有15萬億元以上。不算地下金融的黑錢,光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突然進出股市就足以製造大起大落。

丈夫對此提供了一個證據,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經常爆出機關單位躋身十大股東,引起輿論嘩然。這些單位往往是因為粗枝大葉,忘記自己買入股票已到上市公司股東登記時間。

觀察2009年8月和9月的市況,我認識到,中國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和黑錢屬於股市的超級投機勢力,在股市中博弈,如果同它們的動態相反甚至晚一拍,散戶將蒙受很大損失。

A股市場是消息市的一個含義是一旦有利多或利空信息,板塊和個股會誇張地上漲或下跌。2009年8月銀行板塊慘跌,其實是利空被誇大後的非理性下跌。

理論上,銀監會擬提高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構成的利空是可以計算的,但大資金競相出貨殺跌,無人計算銀行板塊的真實價值。有的銀行通過非公開發行補足資本金,對二級市場股價本應該形成支撐,但股價的市場表現卻是相反的。

消息,有時甚至是毫無根據的消息對股價影響如此之大,說明二級市場主體,主要是合法機構與有組織社會資金已經是惡性博弈者。

今後參與股市博弈,我將時刻不忘A股市場以上三大特點,除非市場製度與主力行為有重大變化。

一點淺見,與朋友們分享。

文瑋瑋

200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