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祁家,是當時固原以北的較大的地主。祁家的大堡子,就座落在四麵平坦的黑城川。紅軍攻取祁家堡子前,主人祁雨倉緊閉堡門,帶領他的民團試圖憑借城堡頑抗。紅軍埋伏在堡子外圍的麥田裏,天黑後發起猛攻,祁雨倉的民團哪裏能抵擋得住紅軍。攻城開始,祁雨倉就魂不附體,表現出驚慌混亂的狀態,當派人點燃上房(主房)後,更是亂成一團。紅軍架雲梯攻上堡牆,擊退民團後,立刻救火,並沒有追捕民團,主要是怕大火殃及群眾。紅軍救火的空子,祁雨倉就乘機帶團丁逃走了。紅軍打開堡門,召集群眾大會,宣講革命道理,傳播抗日思想。祁家的糧食、牛羊都分給貧苦農民,包括尚未收割的莊稼。
借助祁家房屋的粉白牆麵,紅軍宣傳員寫下了很多標語,內容主要是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隻有蘇維埃能夠救中國!”也有號召人民起來革命的,如“不交租,不交糧,打土豪,分田地,牛馬衣服分給農民!”“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等。紅軍離開祁家堡子東進後,祁雨倉帶著民團返回來,看到牆上的標語時,要長工馬上全部鏟掉。長工們覺得寫在牆上的話,有些說的正是自己心裏的話,就沒有鏟掉,用麥草泥巴覆蓋起來。新中國建立後,牆上的草泥逐漸被風吹雨淋,紅軍當年寫下的標語又重現在世人麵前。
上世紀80年代初,固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就設在黑城“五·七”幹校。祁家堡子與“幹校”一路之隔,學校每周未看電影時就在這個堡子裏。那時候,我們還看到過留在牆上的書寫清晰的標語。大約10年後,再到祁家堡子追蹤這些留在牆上的曆史時,一切都晚了。房屋沒有了,牆體倒了,那些標語自然已永遠消失了。
第三,是解放鹽池的戰役。
解放寧夏鹽池縣城的戰鬥,是由紅十五軍團七十八師完成的。1936年6月19日,七十八師離開定邊西進,當天晚上到達鹽池城外。鹽池縣城,又叫花馬池城,是寧夏修築較早的縣城之一,軍事地理位置較為重要,尤其是明代以來:明代修築的頭道邊(長城,明代稱為邊牆,表明與秦漢長城的區別)、二道邊,穿越鹽池縣城而過,興武營城、鐵柱泉城南北布局,軍屯、商屯、民屯在這裏大規模進行。這裏位居黃河以東,與陝西、內蒙相接,與定邊縣為臨。
紅七十八師攻下定邊縣城後,相臨的鹽池縣城也是紅軍西征必須拿下的地方。紅軍攻取定邊縣城時,鹽池縣縣長屈伸明白一旦定邊縣城被紅軍攻下,鹽池就會危在旦夕。這位人稱“屈胡子”的縣長,急忙向寧夏省主席馬鴻逵求援。馬鴻逵也不敢輕視,他要確保銀川防務安全,要確保銀川與鹽池道路的暢通,就必須加強鹽池城的防務。馬鴻逵馬上命駐防惠安堡、大水坑一帶的孫兆祥騎兵營黑兵隊增援鹽池城。
鹽池縣城較小,但磚包的城牆還是很堅固的,對於缺少火炮的攻城隊伍來說,自然是易守難攻的城池。紅七十八師抵達鹽池城外圍後,前鋒通過不同形式作了一些偵察了解。之後,師長韓先楚和政委崔田民立即召集團以上幹部開會,根據偵察到的情況,研究和製定作戰方案。按照師長韓先楚的看法,部隊連續作戰,人困馬乏,再加上鹽池城周圍的地理環境不熟悉,還是先休整,待拂曉時發起攻擊。但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求戰心切,要求現在就開始攻城。這樣,就決定當天晚上攻取鹽池城。
戰鬥打響了,攻擊的過程對紅軍不利。一是鹽池城牆磚石包裹,高大厚實,再加上守軍固守抵抗;二是紅軍沒有攻城的火炮和爆破城牆的相關器材;三是鹽池城周圍地勢平坦開闊,攻城部隊無法隱蔽攻城。因此,激戰兩小時後,就撤出戰鬥。
第二天,紅七十八師對攻城戰術作了改變。一是圍城而不攻,讓部隊好好休息;二是對城周圍的地形作了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之後,研究和製定了攻城的最佳方案。攻城的兵力投入3個團,3個團的兵力布置是這樣的:一團(232團)在城北,為主攻;二團(233團)在城東,三團(234團)在城南,這兩個團為助攻。決定天黑攻城戰鬥開始,拂曉前結束。攻城任務下達後,各團積極準備,尤其是製做了攻城的雲梯。一切準備就緒後,天黑準時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