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叱詫風雲獨孤氏(1 / 2)

西晉八王之亂的直接結果是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紛紛崛起和南下,鮮卑族拓跋部就是在這個時候異軍突起,一舉蕩平了北方各股勢力建立北魏,讓北方人民過上了一段安寧的生活。

北魏政權效仿了漢人的許多做法,包括西晉盛行的門閥製度都被沿襲了下來,世家大族依然成為一時顯貴,鮮卑貴族獨孤氏在這樣的土壤中,很自然地繼續著顯赫的榮華富貴。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矽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均為獨孤家女子。除了這種皇親國戚的身份,獨孤氏還有著光榮的傳統和出色的人才,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員之一,到後代俟尼時期,但任著關鍵的北鎮戍邊大將。俟尼辭世後,其子獨孤庫任部落酋長,深受北鎮人民敬服。

就是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獨孤庫的兒子獨孤信出生了。擁有獨孤的姓氏,母親又是鮮卑貴族費連氏之女,在注重血統和門第的時代裏,獨孤信在萬千寵愛中一天天成長,他出落成了一個翩翩少年,在遼闊的大草原上策馬揚鞭,練就了一身精良的騎射本領。

獨孤氏的顯貴依賴了政治的因素,他們的命運也當然地受到政治的影響。隨著北魏遷都洛陽,北魏政治中心南移,相比之下,戍守北鎮工作的地位一步步下降。而且由於北鎮遠離都城,與漢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南下鮮卑人之間拉開了越來越大的距離,他們的身份地位驟然下降,其中就包括留守北方的獨孤家族。無憂無慮的少年獨孤信遭遇人生第一次措折。

接下來是北鎮官兵的起義。雖然對洛陽方不滿,但作為北魏貴族,獨孤信還是加入了抗擊起義軍的隊伍中。北魏從此進入戰爭年代,獨孤信也從此在戰亂中生存和發展,成就了一代亂世英雄。雖然在這場戰鬥中,獨孤信表現出色,但他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他所在的部隊失敗了,獨孤信全家流落定州。不幸的是,定州人又開始了起義,起義者將滿腔憤怒轉嫁到鮮卑貴族身上,為自保,獨孤信再次加入起義隊伍,成為義軍首領葛榮手下一名戰將。

在北魏政權的風雨飄搖中,獨孤信的命運隨之上下起伏。葛榮死後,他先後跟隨爾朱榮、宇文泰,在戰場上屢立奇功。當北魏正式分裂,獨孤信成為西魏宇文氏手下一員大將。他不再是當年被稱作“獨孤郎”的英俊少年,而是在戰場上一路摸扒滾打過來的勇武將軍。他用兵如神,屢次出奇製勝,為西魏立下汗馬功勞。在西魏軍被東魏連續擊敗的關鍵時刻,他率軍趕到,一舉轉敗為勝;在西魏內部叛亂的時候,獨孤信擒拿叛軍首領,俘虜叛民6千戶。在武功卓著的同時,他治理洛陽,拉攏士族,讓原屬東魏的許多地方自動歸附西魏。他坐鎮隴右,府庫充實,百姓富足,鄰地流民紛紛舉家投附。

他先後晉升為驃騎大將軍、河內郡公,又加授為太子太保,再拜為大司馬,又進位至柱國大將軍,五個兒子也分別受封,成為權傾一時的朝中重臣。

他終於走上了樹大招風的老路,像曆史上眾多功臣的悲慘結局一樣,獨孤信同樣沒有跳出鳥盡弓藏的慘淡晚景。功成名就的獨孤信在加官進爵的同時,也遭到了宇文泰的猜忌,為防獨孤家族勢力擴大,宇文泰在立世子問題上大動腦筋,因為他的長子宇文毓正是獨孤信的女婿,他要削弱獨孤家信的力量就不能立宇文毓為世子,他耍了一些手腕,立了另一個兒子宇文覺。宇文覺繼位後,西魏改稱北周,在宇文氏的一手操縱下,獨孤信終被安上謀反罪名被賜自盡,時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