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在企業的發展期千萬不要忽視營造與員工之間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最直接地表現在員工對於企業的情感和歸屬感中。同時此階段中企業對物質文化修飾的比重增大,所以這個時期的企業文化如果沒有把握對方向,是最容易搞成“花瓶”的。
可能會有朋友問:既然想要拉近與員工的關係,為什麼這個階段不把“以人為本”作為主流的企業文化呢?
以人為本,不是說公司給予員工多少待遇、多高薪水,也不是片麵地要求公司處處為員工著想,這個“本”應該是給予員工一種可以發揮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環境(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由度)。所以我個人認為,以人為本還不是這個時期需要營造的主流企業文化,換句話說,就是不屬於此時企業(員工)的主要意願。
這裏提到的四類企業文化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所營造的文化的主流模式,也是各種書籍和文章對企業文化闡述的主要內容。一般來說,企業如果能真正營造好對員工情感和歸屬感的文化需求,相信這也是一種企業的成功之道。
企業成熟期的意願——尊重的文化
在現實中,大多數企業所營造的主流企業文化通常都停留在前三個層次,當然這也說明企業處於前三個層次的居多。但在市場中發展到成熟期的企業也不少,而且即便是處於前三種層次的企業,也會在組織中的某一階層員工中形成一種文化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對於“尊重”的渴望。
企業是否營造出“尊重”的文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第一,員工是否有自尊。自尊就是自己對於自己的尊重,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我們知道,如果你尊重一個的話,那這個人必定是有你所佩服的一麵。所以,自尊的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找到自己該佩服自己的方麵。
這個階段所營造的企業文化,應該能幫助(注意是幫助)員工在其所處職位和所從事工作中找到能體現出自己價值的一麵,而這正是建立起員工自尊的最基本要素。其實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時不時地能讓自己佩服一下自己,這種感覺是很美妙的。
另外這裏需要注意的是自尊和要麵子還是有本質區別的。第二,企業是否被員工所尊重。前麵談到在發展期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了情感上的關係,但是感情好並不代表我就尊重你。在企業的成熟期,就是要把員工對企業的情感升華出對企業的尊重,注意是對企業的尊重,而非片麵地對領導和老板的尊重。
要營造這種對企業尊重的文化,就需要把員工真正當做企業的一部分(不敢說把員工當做主人)來看待,並且需要企業有值得員工所敬佩的方麵。
第三,員工是否能得到企業的回應。能得到企業的“回應”是營造尊重文化最基本的要求。我們知道誰都喜歡類似一呼百應的感覺,如果得不到想要的回應,就好比得不到你所喜歡的人的回應一樣,那是很傷自尊的事情。大多數的企業往往會忽略這點,沒有給予員工及時的“回應”,導致員工得不到被“尊重”的感覺。比如當員工提出自己的提議或想法,哪怕是很不切實際的,如果其初衷是好的,那一定要給予回應。而且當員工對尊重需要的意願在得不到重視的情況下,還可能會極大影響到剛剛建立起來的情感與歸屬感的文化氛圍。第四,企業是否給予員工應有的機會。這種“應有”的機會主要指的是培訓、晉升的機會。得到這種機會,說明員工得到了公司的信賴和高度評價,表明公司對其的認可,是一種實質性的尊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