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他是否正走向神聖之路?(3 / 3)

宋和宣讀奏章後,朝堂上瞬間沸騰起來!

胡惟庸立刻反駁:\"陛下,微臣認為萬萬不可!\"

\"為何這麼說?\"

\"匠戶製度是朝廷運作的基礎。\"

\"若無匠戶,國家的重大工程、河道治理、漕運、邊防、海事以及軍械製造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韓宜可回應:\"胡大人,我已提出解決方案。\"

\"首年可免征役錢,次年將其納入田賦征收,由工部雇人完成工作,這樣不會影響任何大型工程。\"

\"可是…\"胡惟庸問:\"這需要多少經費?\"

\"大明新立,國庫空虛,承受不起這樣的耗費!\"

韓宜可冷笑一聲,他向來直言不諱,當年身為監察禦史,就曾指責過胡惟庸和陸仲亨,現在更不會對他們客氣。

\"陛下,乾清宮中的那十六字標語正是對此事的最好詮釋!\"

\"加上免役錢和朝廷撥款,足以雇用民工開展工作。\"

\"胡大人未曾在工部任職,也沒仔細計算過,何須在此誇大其詞,製造恐慌呢?\"

\"況且,周觀政已經查實,工部去年貪汙了九萬多兩白銀。\"

\"將大明財政匱乏的指責,勿要加之於工匠之首。\"

\"他們隻是辛勤勞作的普通人,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

\"你!\"

胡惟庸內心憤恨不已。

果然,韓宜可的預料成真,中書省失去實權後,胡惟庸的消息渠道受阻,朝廷之上,他匆忙間難以找出有力的反駁。

然而胡惟庸依舊是胡惟庸,他反駁道:\"前線的狀況又該如何應對?\"

\"黔國公、曹國公、潁川侯仍在戰場,此刻廢止工匠製度,前線的軍需如何供給?\"

韓宜可直截了當地說:\"如今工部官員已被囚禁,就算不解除工匠製度,他們的軍需又能如何解決?\"

\"胡大人,您有何高見呢?\"

胡惟庸怒火中燒,從未感到如此憋屈過。

韓宜可手持玉笏走近龍椅:\"陛下,微臣建議讓沐英、李文忠等將領在當地招募工匠,就近提供軍需。昆明府尹和雲南布政使應共同協助。\"

傅友德亦應如此行事!\"

\"效法洪都戰役中鄧愈的做法。\"

\"工匠問題是蔡二郎事件的症結所在,由於工匠身份的束縛,他們在遭受不公時甚至不敢像平民一樣向官府申訴,不敢有任何反抗!\"

\"因為他們始終受工部官員的管轄!\"

\"即便申訴導致一兩個貪官喪命,日後也可能遭遇更大的不公!\"

\"在這樣的強權體製下,小吏有無數手段令其無聲無息地消失。\"

\"如果不是《聊齋》這樣的書籍,又有誰能知曉蔡二郎和趙五娘的故事呢?\"

\"微臣身為工部侍郎,調查得知,前線火藥供應出現問題,除了古學藝的壓迫,也與工匠製度息息相關。\"

\"工匠們每年來服役,隻求敷衍了事,一旦期限一過,便萬事大吉!\"

\"官員要求過高,工匠消極怠工的現象就越發普遍!\"

\"沐英奏報,送往前線的火銃質量參差不齊,根本無法作為主要武器使用,這正是工匠製度的弊端!\"

\"我大明王朝應天命而立,陛下驅逐蒙元,重振中原文明。\"

\"微臣認為,應當廢止工匠製度,如此才能贏得上下一心的歡慶,彰顯朝廷順應民意、治理國家的誠心!\"

\"懇請陛下!\"

\"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