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的將士們帶著重新披起的戰甲,拿著重新拿起的武器,往離國浩浩蕩蕩的進發了。
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和平已久的離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白國的軍隊從沿海到內地,一步步的逼近。
然而,離國的皇帝是吃素的?
當然不是,怎麼可能呢。
離國皇帝禦駕親征,率了十五萬人馬阻擊白國軍隊,並且在惠明河畔成功的打敗了白國軍隊。
白國軍隊的俘虜們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出來。
離國皇帝一聽,也動彈了心思,沒有那個皇帝嫌自己地方大,就像沒有商人嫌錢少一樣的道理。
於是,離國皇帝加大了進攻力度,本來就處於劣勢的白國軍隊,更加的陷入被動。
終於,白國的將領兵敗被俘虜,並且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兩國之間的路線。
離國皇帝當然是很高興,於是給了白國的將軍一個痛快。
隨後,整軍待發,按著那將軍給的路線,往白國去了。
這一去不要緊,對當時大陸的局勢影響可想而知。
大陸四國在多年戰爭中,早已確立了某種平衡,而現在突然被打破,其結果可想而知。
然而除了白國外,其餘國家並沒有動靜,一是想著坐山觀虎鬥,而是看看這離國的實力。
然而,這一看不要緊。
白國本來就將大量軍隊調往離國,然而卻盡數被俘虜,現在在國內的,不過老弱殘兵,離國軍隊雖然不善陸戰,卻也是可以欺負欺負老弱病殘的。
於是導致了白國在一個月之內被滅的結果。
這對其餘三國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以白國的實力,在一個月內被滅了都城,這讓其餘三國任何一國都做不到。然而卻被離國做到了。
再說離國國君,在滅掉白國後,自信心膨脹,認為大陸的軍隊不過如此,再次出兵,往其餘三國進攻。
其餘三國彼此打了一個商量,決定暫時把陳年舊賬放一放,先應付過眼前這一關再說。
於是,三國集結兵力,發了戰帖,約離國到水城一戰。
離國皇帝當時過於自信,按著約定,領了三十萬兵馬,與三國於水城一戰。
然而,結果大大的出人意料,離國的三十萬軍隊,如同被紙糊的一樣,被三國的三十五萬軍隊一麵到的屠殺。
這是怎麼了?
原來,離國的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弱,但也隻限於海上,在陸上打,發揮不出幾絲能耐,就好像那海裏的鯊魚,到了岸上,還能有幾分能耐?
之所以打的贏白國,一是因為白國軍隊弱。二是因為離國將士心裏頭憋著一股子氣。自個好好的生活,被這群人給攪和了。誰不氣?
然而水城雖然名字裏頭就帶個水字,卻是幹旱嚴重的,取個水字,就是盼著啥時能有水。但卻實實在在是個沒水的地方。
結果離國軍隊大敗,又退了回去,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離國撤退的時候,帶走了不少好東西,卻帶不走一樣。那就是土地。
那麼這些土地歸誰呢?
誰拳頭大歸誰罷,於是為了爭奪白國的土地,三國又浩浩蕩蕩的打起來了。
然而,離國也就是那時,進入了大陸的視野之內,傳說中的“海外仙山”真真正正的出現了。
我從天缺裏頭看見的,遠遠不止這些,還介紹了離國的風土文化,以及各種各樣的特點。
我有些興趣,問他:“那我們要送什麼?”
他斜撇了我一眼,續兒轉身看向半浮在天空的太陽,語氣沒有什麼情緒:“不易外人道。”
我越發感興趣,不過轉念一想,這八成是國與國之間的往來,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還是少參合一點比較好。
這樣想著,我乖乖的沒有提這個事情,換了一個話題:“我什麼時候能回家?”
嗯。他轉過頭,看向我的眼神似笑非笑:“聚一現在怎麼還想著回去呢?”
我一愣,沒明白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看著我笑了笑:“曆代聚一有個規矩,但凡受了百姓的恩惠,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幫他們。”
我又是一愣,這個我可真不知道!然而問問天缺,天缺裏也的的確確是有這麼一條:
“曆代為聚一者,但凡受百姓恩者,需以全力助其,不可使其無獲,其盡善行。”
我看了一下,迷迷糊糊的看懂了。
然後覺得不對味了,這是不是說昨兒天那些對我殷勤的人,之所以那樣對我,就是為了回報?
倘若真是這樣,那可真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