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紅樓夢》的人,是一定不會忘記第一次讀紅樓的情景的。
記得自己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那時,一個學生向人借一套《紅樓夢》可不容易啊!為了按期還書,我不僅利用課餘時間讀,而且上課也在讀。雖然讀得很小心翼翼,但還是被任課老師發現了。我自知理屈,連聲認錯。為看紅樓而受批評,真是有點無地自容,從此,心靈上也落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記。不久,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在全國上映了,當時,露天電影場與我的教室隻隔一道牆,外麵在放《紅樓夢》,裏麵在夜自修,想溜出去的那種癢勁,對我來說,就甭提了。但不巧的是,第二天,剛好是考試,班主任就打了預防針,用功複習,把成績考得好一些,不要去看電影。大家的屁股和板凳似乎都粘得牢牢的。我呢,裝模作樣地坐了一下,然後趁人不注意,還是溜到電影場上去了。
生不逢時,老三屆的學生,剛好遇到了火紅火紅的“文化大革命”,雖然是書荒的年代,但借一套《紅樓夢》卻並不難。因為偉人多次下了最高指示,《紅樓夢》是本好書,要把它當曆史來讀;不讀《紅樓夢》,你就不知道什麼叫封建社會;《紅樓夢》起碼要讀五遍,不讀五遍,你就沒有發言權。那話是“一句頂一萬句”呀!於是,我用省吃儉用積攢的零星錢到書店買了部《紅樓夢》,暗自一遍遍地讀。開始通讀,是好奇,漫不經心,隻看看故事。不管對不對,我對人說這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關係叫“三角戀愛”;其中有些情節翻多次了,心動了,也會為林黛玉寄人籬下的淒苦身世和不幸結局流下幾滴同情的眼淚。
進了中文係,學了文藝理論,讀法就不一樣了。我懂了文學是人學。尤其是小說,人物寫得成功與否乃是門麵。一個作家,誰不想把自己筆下的人物裝潢得精美一些。《紅樓夢》給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些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人物。如果我是一個小說家,可以把散見於書中的一個特定的人的有關內容都拆下來,然後拿來拚湊、組裝,橫加幹預,硬塞入自己的好惡,演化成一部中篇或長篇,然後躲在鉛字後麵,就可以去賺人們的淚和笑、時間和稿費。於是,我慢慢地進入到書中那些人物中去,開始注意起他們之間縱的和橫的關係,注意起一個又一個近乎高潮的大場麵的描寫,也注意起一些細小的情節。寶玉、黛玉、寶釵之間的故事開卷不久就枝蔓橫生,跌宕起伏,“剪不斷,理還亂”,引人入迷;王熙鳳忽精明、忽幹練、忽潑辣、忽貪婪、忽陰險、忽狠毒,“正邪兩賦”的多重性格,使人不得不側目;賈母和劉姥姥,這一對年事已高的老婦,一個閱曆豐富、福深、威重、深明大義、享得起富貴、又經得起風雨,一個老於世故、知理識趣、能隨機應變、討人喜歡,又能知恩必報,使人忍俊不禁;還有那隻知一味享樂、玩弄女性的賈赦、賈珍、賈璉、賈蓉的背後,又隱藏著多少人間的齷齪……曹公筆下的人物,有心跳聲,有腳步聲,有悲歡離合,有恩愛屈辱,個個都有朦朧美、生命美,給人以遐想和想象、追悔和懊惱、失意和怨恨、傷感和詛咒,有愛有恨有喜有悲有笑有淚有含淚的笑有含笑的淚有希望有絕望有絕望中的希望有希望中的絕望還有的有結局還有的沒有結局還有的結局並不是什麼結局不是什麼結局也算結局——每一個男的和女的、老的和小的,都用酸甜苦辣在塗寫自己的人生。《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的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場麵,可以使人讀後久久難以忘懷,可以使人粗粗領略這個世界,明白人生的許多道理。
後來,由於從事政法工作,我又多次選讀了《紅樓夢》中涉及法律的事件和章節。像賈雨村亂判葫蘆案的“枉法”,長安節度使拆散有情人婚姻的“曲法”,平安節度使“結朋黨亂政”的“廢法”,都察院被王熙鳳玩弄於股掌中時的受賄、太監戴權的賣官、宦官夏太監以借為名的索取錢財等的“目無王法”……曹公,在一部“不涉及朝政”、“為閨閣昭傳”的“適趣閑文”中,寫出了清代官場的穢事醜行和吏治的敗壞,暴露了清代官場的腐敗墮落和法製的蕩廢,剝下了《大清律例》神聖不可侵犯的虛偽外衣。於是,我對《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寫談情說愛的書,而是一部寫“末世”君主專製的國家製度、官吏製度、科舉製度、婚姻製度、奴婢製度、家庭製度、等級製度以及封建倫理道德製度的百科全書的說法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讀書要“知人論世”,曹雪芹的一生,由於史料的缺乏,本身就撲朔迷離,“夢魘”多多,如曹雪芹的祖籍究竟在哪裏、曹雪芹的生卒年月是何時、曹雪芹的生父及夫人是誰、曹雪芹死後葬於何處、曹家是如何與皇室發生密切關係的等,兩百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各執一詞,有人甚至把曹雪芹說成是三國時曹操、宋時開國大將曹彬的後代……這些,也都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抱著探究的心理,我讀了不少這方麵的專著。雖然,有關曹雪芹生平的問題至今仍疑竇重重,但我卻確信一點,那就是曹雪芹生於繁華,終於冷落,晚年在貧病交加中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堅持不懈地創作,最後在悲涼淒慘中死去。摩羅先生說得好:“一個沒有被現實的苦難深深傷害過的人,可以成為偉大的哲學家、曆史學家、心理學家,而不會成為作家,因為即使一位平庸的作家,也是由造化的作弄和折磨造成的,一位偉大的作家幾乎非得以心靈的巨大傷害和嚴重殘缺為代價不可。”曹雪芹正是一位這樣的偉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