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連敗六場————————————

在公孫玲瓏的一番挖苦後,子聰請纓,上場

第七場:

子聰:先生請出題。

公孫玲瓏:此白馬乃是我公孫家代代相傳的傳家寶踏雪,我們便以此為題,如何?

子聰:好,就以馬為題。

公孫玲瓏:錯了,是以白馬為題。

子聰:先生說以此馬為題,在下也同意以馬為題,何錯之有?

公孫玲瓏:本次辯合是以白馬為題,並非以馬為題。

子聰:難道對於公孫先生而言,白馬與馬這兩者之間有區別?

公孫玲瓏:難道對於兄台而言,白馬與馬這兩者之間沒有區別?

子聰:世人皆知,白馬也好,黑馬也好,原本都是馬。

公孫玲瓏:錯了錯了,簡直是大錯特錯。白馬怎麼會是馬呢?

子聰:白馬非馬,公孫先生何出此言?

公孫玲瓏:這世上馬的顏色繁多,白、黑、褐、紅、黃、灰,各色皆有,關於這一點,兄台知道嗎?

子聰:當然知道。

公孫玲瓏:如果你的坐騎是一匹白馬,別人借去騎了一天,第二天還給你一匹黑馬,告訴你說都一樣,反正都是馬,你能同意嗎?

子聰:這個……呃,不能同意。

公孫玲瓏:反過來看,如果有人說馬等於白馬,或者馬等於黑馬,那豈不是說,白馬等於黑馬?所以,馬不等於白馬,這話對嗎?

子聰:這……

公孫玲瓏:這就是了,既然說馬不等於白馬,那我說這匹白馬不是馬,有什麼錯誤嗎?

子聰:呃……

子聰:……先生錯了。

公孫玲瓏:哦?

子聰:先生的道理貌似有理,實則荒謬。所謂白馬非馬之說,雖然聽上去無懈可擊,但是世間許多不變的事實,並不會因為一場辯論的勝負而改變,即使名家言之鑿鑿地說:白馬非馬,但是馬不因為這場辯論就在世上消失了,這樣的天地大道,才是儒家修言的目標。

公孫玲瓏:哈哈……

子聰:先生笑什麼?

公孫玲瓏:我笑儒家言必稱天地君親師,尊古尚賢,可是居然連自己的祖宗都忘記了。

子聰:敢問先生何出此言?

公孫玲瓏: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曾經讚同我們名家的白馬非馬之說,他也是儒家的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子聰:是誰?

公孫玲瓏:就是你們儒家的祖師爺孔老夫子呀。

子聰:我家孔先師什麼時候讚同過白馬之說?

公孫玲瓏:身為讀書人,卻不知道自家典故。唉,也罷,今日我就再來教你們一遭。當年楚王外出打獵,丟失一把寶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有沒有這件事?

子聰:有。

公孫玲瓏:那你們的孔老夫子聽到後,是怎麼說的?

子聰:祖師爺不愧為一代宗師,他得知此事之後,認為要放寬眼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麼楚人或是其它國家的人,因此,他告訴楚王,隻需說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說楚人?

公孫玲瓏:這不就是證據嗎?

公孫玲瓏拍手,星魂邪笑

子聰:怎麼說?

公孫玲瓏: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樣的,孔老夫子又何必去糾正楚王呢?顯然,他是認為楚人與人是不同的兩個意思,所以才會糾正楚王的話,對不對?既然孔老夫子認為楚人非人,那麼與我的白馬非馬不正是不謀而合嗎?兄台,還不認輸嗎?

子聰:唉。

第八場:

公孫玲瓏還未開始,就“**”張良

可惜,公孫玲瓏的對手……是天明,呃不,是子明

子明一頓“抱怨”之後的一句“胖大媽”,叫怒了公孫玲瓏

公孫玲瓏強壓怒火:“這位兄台,我們還是以白馬非馬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