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家私下裏也對李有泉的行為有所猜測,但誰也不敢輕易言說。

畢竟,他是情報處的處長,背後更有鎮國將軍這樣的強大靠山,其權勢之大,非他們這些普通百姓所能企及。

因此,對於易中海的激烈言辭,大多數人隻是默默聽著,不敢輕易附和。

然而,嫉妒與猜疑如同野草般在人群中蔓延,總有那麼幾個被嫉妒蒙蔽了雙眼的人,願意順著易中海的話繼續往下說。

“可不是嘛,咱們都是看著許大茂長大的,他雖然平時調皮搗蛋了些,但在大是大非麵前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一個大嬸接過話茬,眼中滿是對許大茂的同情與對李有泉的不滿。

“你說李有泉會不會真的是為了給婁曉娥出氣才這麼做的?”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但隨即又自我否定道。

“可他們不是早就離婚了嗎?李有泉看起來也不像是那種會斤斤計較的人啊。”

“話雖如此,但許大茂這兩次的行為確實踩到了人家的雷點上,萬一李有泉想來個秋後算賬呢?”

又有人提出了另一種可能,瞬間讓原本就緊張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

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卻絲毫沒有察覺到周圍人臉上逐漸浮現出的驚恐之色。

顯然,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正身處一個危險的漩渦之中,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那個看似高高在上、實則深不可測的李有泉。

因為易中海與那幾個熱衷於說三道四的人,恰好背對著敞開的門口坐著,他們的視線被身後的熱鬧場景所吸引,完全沒有察覺到正從門外悄然步入的李有泉。

李有泉的出現,如同靜謐湖麵上投下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然而這一切的起始,他們卻渾然未覺。

相反,另一邊,幾位始終保持沉默的旁觀者,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他們焦急地試圖通過眼神交流提醒易中海一行人,眼神中充滿了急切與無奈。

然而,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易中海等人,早已被話題的激烈性衝昏了頭腦,他們的話語如同脫韁的野馬,肆意馳騁在對李有泉的惡意揣測之上,完全忽略了周圍微妙的變化。

李有泉本就因一整日的忙碌與對敵特分子的艱難審訊而心力交瘁。

那些頑固的敵人,即便在白玲精妙催眠術的輔助下吐露了部分真相,卻也迅速提高了警惕,使得後續的審訊工作變得愈發棘手。

盡管已掌握了關鍵信息,但李有泉深知,每一絲線索都至關重要,他渴望能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然而,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四合院,迎接他的不是溫暖的慰藉,而是無端的指責與詆毀。

這樣的待遇,對於任何一個正常人而言,都是難以忍受的。

更何況,許大茂被帶走,完全是出於他自身的錯誤行為,與李有泉的公職無關,卻被某些人歪曲為公報私仇的例證,這無疑是對他職業操守與個人名譽的雙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