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做法是很科學的,不過,進展卻不順利。
吃過什麼?
不就是白領回的稀粥和粗麵饃饃,難不成還有山珍海味不成?
做過什麼?
去醫館抓藥來喝,別的就沒有了。
……
彙總之後,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內容,官家賑災的稀粥和饃饃?……吃的人那麼多,別人咋就沒挺過來?難不成米麵還能抵禦病毒入侵?別鬧了。
太醫院的進展不順利,官老爺們更是緊張,非但大門緊閉,連存糧也省著吃,就怕在瘟疫結束之前就將家底掏空了,好不容易避免被病死,結果卻餓死在府中這簡直不能忍。
在其位,謀其政。
當官的大多是一個想法,看宮中風向以及萬歲爺的安排。
阿哥們情況也都差不多,確認沒被感染的話,他們倒是能進出宮門,不過有限製次數,不能隨進隨出。康熙是真的不好了,京城接連出事,好不容易挺過地動,又鬧出瘟疫,簡直是逼死人的節奏。他也不容易,在位四十七年,自詡沒做過喪盡天良之事,甚至為百姓謀了不少福利,減輕賦稅,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
作為皇帝,他簡直少有的平易近人,一路走來卻這樣坎坷。
外頭謠言滿天飛,朱三太子的人又開始鬧事,天地會也不安分,宮裏也不見得有多好。雖然暫時沒出現發病的狀況,後宮妃嬪卻太不懂事,先是哭鬧著要見兒子,還有些想借這個機會讓死對頭感染瘟疫,就此暴斃。她們也不想想關閉宮門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想讓皇宮和外城隔絕開。
康熙嚴肅處理了那些心術不正的妃嬪,找鄒齊問話,得到的答案是,情況依然很棘手,還沒找到解決的辦法,因為之前有太多人聚集在醫館,加上統一發賑災糧,許多被感染的百姓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依然堅持不懈的出來領稀粥,一來二去,被感染的人就多了。
鄒齊已經找過老九,問他是不是知道些什麼,胤禟挑了挑眉,反問他:“太醫院才是權威的,爺能知道什麼?”
一句話險些把他氣死,九阿哥胤禟就是這樣記仇的,不過好在,萬歲爺問意見的時候,他雖然猶豫,倒也讚同九爺的觀點,看在這個麵子上,胤禟鬆了口。
“提出瘟疫這種可能的,另有其人。”
“……難道是賈側福晉?”
這就是事實,不過胤禟會告訴他?
不,當然不。
他翹著腿坐在椅子上,悠哉哉開口:“內宅婦人哪能想到這些,是我家元寶。他不知從哪裏翻出一本《林氏醫典》,說要學習林家的醫道,以渡疾病纏身的百姓,讓他們重回健康。那裏麵提到這種可能,但凡是天災過後,恐有*……這次的瘟疫不是老鼠帶來的,是自作孽。”
鄒齊知道元寶是誰,不就是頗受萬歲爺寵愛的弘相阿哥,聽說學問極好,在上書房也是橫著走的……他竟然學起醫術來了,還有超出常理的見解。
“臣不明白,請九爺賜教。”
這個態度倒是不錯,胤禟滿意的點點頭,道:“大地動才過了不到一個月,京城並不是災難的中心,卻也受了不小的影響,當然,主要是房屋垮塌,死傷還在可接受範圍。”
這番話有特別之處?
同前陣子眾大臣在朝堂上做的報告簡直一模一樣。
“地動帶來的後果臣當然知道,這和瘟疫有關?”
“你想想看,京城是繁華富庶之地,連這兒都受了如此大的影響,那麼處於地動中心地帶的北直隸,是不是更嚴重?”地動更厲害,房屋更破舊,結果當然是垮塌更嚴重。對這個說法鄒齊不反對,“然後呢?”
“我得到的說法是,北直隸好幾座城都是斷壁殘垣,從地動之中逃出生天的不足五成。死的人太多,幸存下來的都忙著尋覓落腳地以及吃食,我的意思你可明白?那些上千上萬的屍體就那麼擺著,如今可是伏天,不用五天就會屍變……這次當然不是鼠疫,是屍瘟。當地人很快就被感染,半個月時間,京城也受到牽連,這不是理所當然?”
(⊙_⊙)
的確很有邏輯,完全解釋得通,卻是他壓根沒想到的狀況。
鄒齊愣了半晌,好似在消化這種說法,“您早就知道?”
胤禟搖了搖右手食指:“我聽元寶提過之後就進宮去對皇阿瑪說了,至於結果,全程參與的你是知道的。”
“……”嗬嗬,這樣大的事,是鬧脾氣的時候?
太醫院那些倒黴同僚不相信他可以解釋啊,把這番話說出來,誰能反駁?為啥不說?鄒齊不理解胤禟在想什麼,不過,他也沒敢質疑,勉強接受了這樣的說法。能夠得到說明已經是意外之喜,若依靠他們自個兒的力量,這會兒還是無頭的蒼蠅,摸不到路。
大地動死了人——管死不管埋——天氣大發生屍變——疫病傳播——危及京城。
思路不能更清晰,說服力不能更強。
“關於如何應對這場屍瘟,您可有什麼建議?”
“有啊,首先要找到克製它的藥物。”
“是什麼?”
“我要是知道早說了,不過嘛,萬物相生相克,在屍毒的發源地總能找到抑製它的東西,如果有人敢去查探的話,應該會有結果。”
“……”
這說法也太籠統,發源地當然是地動中心北直隸的某處,那邊已經是屍橫遍野,要調查估計都找不到配合的人,派人去也是白白送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