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元春情緒這樣低迷,胤禟心裏也不好受,他當然知道被侮辱被否定是什麼感覺,自從做了商人,他什麼話沒聽過?胤禟摸了摸元春的臉,“別想太多。”

這夜郭絡羅氏跟前伺候的婆子又來找胤禟,被小路子拖出了院子,九爺本就因為元春自責的情緒心煩,聽她嚎了兩句越發暴躁。如果說,宜妃隻是禁了郭絡羅氏的足,任由丫鬟婆子進出,胤禟就做絕了,他讓小路子帶了兩個侍衛過去,守住芙花院的門,不讓任何人出來,膳食掐點送進去。

這回真不是瞎鬧騰,胤禟帶著元春去太子府上,俄日敦塔娜就去找了郭絡羅氏的麻煩。倒不是正麵交鋒,而是在芙花院懲治了郭絡羅氏的奴才,理由是她假傳信息挑撥關係。這理由抓的忒好,罵得郭絡羅氏一點脾氣也沒有,陰謀被捅到明麵上,她敢承認的確是自己主使,想同福晉合謀搞死賈元春?

不,她不能。

郭絡羅氏打掉牙往肚裏吞,她不僅折損了得力助手,還麵臨著被胤禟“誤解”的危險。為了保住自己,郭絡羅氏不得不先下手為強。她錯誤估計了形勢,胤禟這會兒沒心思管後院裏小打小鬧的事,第一要務是讓董鄂氏付出足夠的代價給元春解氣。

第二日早朝,三阿哥胤祉果真被彈劾了,領頭的是賈珠,禦史台的老頭子全站出來附議,要求康熙懲處三阿哥兩口子。董鄂氏是沒有婦德,不配做阿哥福晉,胤祉則是縱容她做這樣喪德的事。

胤祉原本想盡可能保住董鄂氏,那畢竟是他福晉,一榮俱榮一損皆損。聽了康熙的斥罵,他改了主意,皇阿瑪對董鄂氏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眼看就要爆發,與其跟她一起倒黴,不如撇開幹係,看能不能借機換個福晉。這是胤祉連夜想出來的法子,他也的確這麼幹了。

“皇阿瑪明鑒,董鄂氏她膝下無子,聽到賈氏那番話難免敏感些。”

話音剛落,胤禟就跪下了。

“我那側福晉是最本分的,從不與人爭執,董鄂氏說的話也不止一個人聽到,輕視漢女、漢臣,諷刺賈大人靠裙帶關係升職。女子不得妄議朝政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兒臣認為,董鄂氏無才無德無福無子,不配為三哥嫡福晉。”

別人還沒說話,佟家人就站出來:“皇上主張滿漢一家,以仁孝治天下,豈能因為無知女流令滿朝漢臣甚至全天下的漢人寒心,請皇上嚴懲董鄂氏,還賈大人一個公道!”

有人帶頭就好說了,眨眼間,滿朝文武就跪了一半,全都讓康熙懲治董鄂氏,最好再給三阿哥一些教訓。剩下的大多是沒選擇站位的中立派以及支持胤祉的官員。他們竭力辯解,將過錯推到賈元春身上,認為她挑釁在前。

康熙甚至找了太子胤礽問了情況,他早將事情的經過搞明白了,還有元寶的控訴,那麼小的乖孫子總不會說假話吧?康熙早在心裏給董鄂氏定了罪,他昨晚上推測可能會有這一出,已經想好了對策。

“祖製不可廢,董鄂氏妄議前朝事,汙蔑禦史賈珠,其言行令漢臣寒心……令鵬春將人領回,好生管教。”按照康熙的意思,暫時不休妻,若她再做任何喪德事,任何人都別想求情。

胤祉一點也不高興。

康熙的決定非但沒給他帶來任何好處,還會因為蠢福晉遭人詬病,影響奪嫡之爭。心裏再不願意,他也隻能跪謝聖恩,早知道就不帶那蠢婦出門,淨惹事。胤祉已經想好了,隻要皇阿瑪與額娘不催促,他就不會去董鄂家接人,最好讓她在娘家老死,別回來膈應人。

這樣的處置並不讓人心服,想到三阿哥未來的悲劇樣兒,胤禟接受了康熙的決定。

“三福晉回娘家”成了京城熱議的話題,《八卦報》拿到第一手資料,將實情披露出去,天下讀書人就沸騰了,他們組織集會,各種□□三福晉,還有人將這個故事寫成話本,讓說書的在各大酒樓賣力宣傳。直到年末,三阿哥胤祉都不敢在外頭逗留,做完手邊的事就立刻回府,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流言蜚語,府中奴才也偷偷傳播批判董鄂氏的詩詞,這儼然成了京城新時尚。

買不起最新款的衣裳不要緊,戴不起金銀首飾也不要緊……“若不知道三福晉怒扇巴掌諷滿朝漢臣”你就落後了。以為內傳言有相當的真實性,胤祉甚至不敢從源頭遏止,隻希望京城百姓早些厭倦這個無聊的話題。

這段日子,元春也糾結得很。

倒不是因為流言蜚語,而是從大哥口中得到的最新消息:在江南某地做知府的父親因為太過剛(wán)直(gù)不(bú)阿(huà),惹毛了其他官員,正麵臨被陷害的危險。

若是大房那邊的事,元春可以不管不顧不在乎,自家父親落到這種境地,她迷茫了,不知如何是好。若在京城什麼都好說,山高皇帝遠的,她如何差得了手?

雖然父親的確不是為官的材料,他也不會縱容自己做任何有失體統之事,在大多數崗位上,他都是無功無過,這回是怎麼回事?

胤禟感覺到他情緒不對,問了府上鬼魂方才知曉,是因為倒黴“嶽父”的事。胤禟沒出昏招,而是從賈珠那裏掌握了全部情況,直接進宮將事情捅開。

康熙很有看人的眼力,他比誰都清楚賈政是什麼貨色,聽說了全部情況之後就將胤禟打發出去。他想了一整晚,終於決定讓賈政再次賦閑在家。

其一,他雖然沒什麼才華,的確是個實在人,不是作奸犯科的。

其二,江南地區官員沆瀣一氣,根除陋習不是一朝一夕。

其三,他再也不能昧著良心將賈政放到任何崗位上了。

於是乎,政二爺在江南混了兩三年,終於收拾包袱回了家,好在王夫人不客氣的收了不少賄賂,否則真要就要看史太君的臉色過日子。

直到上頭的命令下來,胤禟才把這事告訴元春,他沒有隱瞞什麼,直接說賈政不適合圍觀,賦閑在家是好事。有上輩子的經曆,元春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父親根本就不適應慣常,與其等他惹禍上身,不如走狗遛鳥。

不僅元春,賈珠也這麼想,他們都為解決一樁心事感到高興。

賈政卻抑鬱了。

他覺得自己政績極好,不僅肅清了官場風氣,還未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絕對是朝廷需要的好官,為啥會被革職呢?無論他怎麼糾結,事情已經定了,消息傳出去,幸災樂禍的有三方:史太君、郭絡羅氏以及董鄂氏。

史太君是高興兒子又飛回她的手心裏,官職都沒了,王氏還敢對她大小聲?董鄂家對元春的仇恨簡直不要更深,他家兩個阿哥福晉都栽在這個出身低賤的漢女手中。

老天爺是公平的。

風水輪流轉,他倒黴的時候就來了。

混在三阿哥府最底層的薛寶釵高興於這半年的變故。因為大哥胡說八道,她被牽連,在後院冷了好幾年時間。三福晉被賈元春扳倒了,以她的本事,有的是機會東山再起,至於賈家,誰讓他們得勢之後就翻臉不認人,落到這地步純屬活該!

自從院子被封鎖,郭絡羅雪瑩每天的日常就是折磨丫鬟咒罵賈元春。她覺得賈家倒黴是老天開眼,憐憫她。別看賈氏張狂,等她生下小阿哥,非讓她好看。

郭絡羅氏還沒醒悟,她堅定地認為胤禟是受了狐狸精迷惑,用真愛一定能打動他。

聖旨已經發出去,隻等賈政回京。

這之前,有兩件事要辦。

按照元春的意思,如果沒有現成的落腳地,按照她父親的德行,沒準就會回到賈家。這意味著母親又要過上寄人籬下的生活,元春不希望這樣。

對胤禟這樣的土豪阿哥而言,買個宅子不要太容易,這事好解決。

更麻煩的是賈璉的婚事,有張家太太做主,他們已經去將軍府提了親。對這事,老太太十分不滿,她賭氣絕食。這倒不是元春困擾的,主要是不成器的弟弟賈寶玉,偶然見過高家姑娘之後,他連魂都沒了。

那病如西施弱柳扶風的氣質,與林妹妹有五分神似。

好不容易放下的思念又被想起,更惱人的是,他甚至沒做任何篩選,固執的認為兩個姑娘都應該陪著她。賈寶玉是個炮仗,想要什麼非得嚷嚷得闔府上下都知道。史太君得知此事,一個勁罵高氏紅顏禍水,她堅持要退婚。

這段日子,賈赦同高將軍談得熱絡得很,他當然不願意退婚。寶玉哭哭啼啼要林妹妹和高姐姐,史太君臥病在床,絕食抗議。賈赦每天氣他老娘一回,就不讓她如意。當事人賈璉樂得看笑話,鬧成這樣真是人間喜劇。

再說那高姑娘。

她看似柔弱,實則是個尖牙利嘴的,武力值還頗高。她沒有放棄這個離開將軍府奔新生活的機會,隻是在得知此事以後下定決心逮著機會非抽賈寶玉兩頓鞭子。

寶玉的作為的確讓元春寒心,她終歸留著底線,不能丟下親弟弟不管。

她最知道寶玉認死理的程度,上輩子一個林黛玉就把他搞得瘋瘋癲癲,如今多了個高姐姐,眼看著就要嫁給璉兒,還不知會鬧成啥樣。

作者有話要說:前兩天太悲劇,我痛定思痛,今天提早碼了字,~(≧▽≦)/~啦啦啦。坐等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