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抱怨問題 ——職場晉升的最大殺手(1 / 1)

在職場上,我們會發現“抱怨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由於職場壓力大,競爭激烈,很多人就習慣了一邊埋頭工作,一邊對工作不滿意;一邊完成任務,一邊愁眉苦臉。抱怨,便成了最方便的出氣方式。

“我的工作真是無聊透頂!”

“天天加班,都快累死了。”

“每天麵對重複的工作,我簡直要瘋了!”

“我們的老板就喜歡拍馬屁的人。”

……

幾個同事湊在一起牢騷滿腹,抱怨公司苛刻的規章製度,抱怨領導的魔鬼管理,抱怨幹不完的工作,受不完的委屈……當抱怨成了習慣,你的情緒就會變得非常糟糕,整天看什麼都不順眼,都不耐煩,而同事會認為你難相處,上司則會認為你愛發牢騷,是個“刺兒頭”。如此下去,升級、加薪的機會永遠不會光顧你。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不過是抱怨一下,釋放一下內心的不良清晰罷了,該工作的時候還是會努力工作,又怎麼會影響我的晉升呢?也許在有些時候,抱怨卻能夠贏得一些善良人地寬慰之詞,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緩解。同時,口頭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但是,持續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而不認真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他們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加重自己被賞識的砝碼。他們隻是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徒增年歲,工作能力沒有得到提高,也就沒有被賞識的資本。更可悲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競爭是殘酷的,他們隻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已經被排在了被解雇者名單的最前麵。

露西大學畢業後,憑著自己在學校的優異成績,她進入一家中美企業工作,預計在 5年內升為公司部門經理。

雄心勃勃的露西進入公司後,準備大幹一場。企業的文化提倡民主,提倡基層員工與管理層平等對話和溝通,她對此非常認同,就常常根據自己的看法向部門領導提一些意見,而部門領導也的確是一副虛心好學的態度,非常耐心的傾聽。可是,過後露西卻很少得到及時的反饋,她就認為部門領導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於是,露西就不再提意見,而是開始發牢騷,時間一長,她的工作滿意度開始下降,工作也經常出錯,遭到領導的多次批評。不久,領導解雇了她。露西自我安慰說,換個工作環境也好,不久進入一家外資公司。可沒過多久,他發現這家公司的管理跟以前那家不能比,日常運作存在太多問題。一時間愛抱怨的毛病又上來了,為此還跟頂頭上司發生了幾次爭執。這次,她不等被解雇,就自動提出了辭呈。

就這樣,5年的時候,她換了數十次工作,每次都會發現新公司的一大堆毛病,抱怨越來越多,當初的職場晉升計劃成了夢一場。

是什麼謀殺了露西的晉升夢?是抱怨。看到公司的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抱怨,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哪個公司不存在問題呢?哪個上司身上沒有毛病呢?愛抱怨的員工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可是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呢?你什麼都沒有得到,還白白賠上了職場晉升的寶貴機會。

很多時候,當一些人對工作有了不滿的時候,就會想到跳槽。其實跳槽並不能夠解決問題,同樣的問題會很快出現在新的公司,比如人際關係的處理,無論身在何處都需修煉此項“技能”,因此,遇到事情,與其抱怨不休,不如先行自責。

如今,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在公司卻得不到晉升就是因為他們有抱怨的毛病,他們自恃有才,認為自己是大材小用,不願意全力以赴,不願意自我反省,每天都有一肚子的抱怨要訴說,誰會提升一個牢騷滿腹的員工呢?想象一下,船上有一位水手總不停地抱怨:這艘船怎麼這麼破,船上地環境太差了,食物簡直難以下咽,怎麼會遇上這麼倒黴的天氣……如果你是船上的領導,你會賞識這位船員並提升他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抱怨是失敗地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想象未來的。抱怨隻會使他們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被迫離開。

事實證明,在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那麼,如果你對公司、對工作有滿腹的牢騷無從宣泄時,做個選擇吧。要麼選擇離開,到公司的門外去宣泄。要麼選擇留下,既然選擇留下,就請你停止抱怨,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來。

抱怨,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斷送掉你的職場前程。要知道,企業需要的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員工,而不是一個會發牢騷的、沒有長大的孩子。與其抱怨,不如直麵現實,正視自己的工作,或者以一種對公司負責的精神反問自己為公司做了什麼,或者自己能為公司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