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港城回去,孩子們上學,上班的上班兒。
蘇秋月又去廣市那邊找一些老字號廠家,人家生產珍珠膏什麼的,蘇秋月想做蛋黃油霜。
她做的蛋黃油雖然效果好,可是製作挺費勁的,味道還大,小孩兒並不容易接受。
所以她想進行一個加工,像參皇霜珍珠膏之類的保存功效的同時,更容易被接受。
許鳳則是把孩子送回去以後又去了一趟港城,學習產後修複美容美體。
刪減一部分做成自己的一套東西。
年底的時候五紅湯衝劑也做好了,這給蘇秋月一個啟示,公司弄了研發室。
除了五紅湯再研究一些別的中藥的食補快捷方子。
祛濕、補氣、補血、補心等產品。當然不是中藥劑,是一種養生的補劑,泡煮水喝的。
他們家如火如荼的忙著的時候,一個一個消息不斷的傳來。下崗、大學不再分配。
這樣很多人都開始麵臨挑戰,原來的既定目標都沒有了。
對企業來說正是好時候,一些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就開始選擇私人企業了。
他們也正是培養管理人才的時候。
下崗的出現,打工潮、個體開始冒了出來。
當然這個時候,經濟的影響詐騙犯罪也開始頻繁出現了。
劉鐵軍本來在家休養也去上班兒了,文職也可以處理一些其他的案件。
都在因為新的社會變革茫然摸索,甚至蒙圈的時候,突然的大水又來了。
蘇秋月忙得完全忘了這件事兒,等看新聞的時候,他們才裝修的房子已經泡了。
子弟兵已經開始在各處賑災了。
蘇秋月的運輸公司直接停運,全力支持政府賑災。蘇秋月給他們三倍工資和獎勵。采取自願,參與社會救助上。
她空間裏雖然改成種藥了,每年都得種一批糧食。一直存在空間裏。
出動自己的運輸資源幫著救災,空間裏的糧食也都拿出來捐贈給有需要的地方。
“哎呀,這雨下的,這個煩人。”
從來沒有下過這麼久的雨,哩哩啦啦的快一個月了。幹什麼都不方便,哪哪都是濕答答的。
“現在平房的炕最好了。”
許木匠也是渾身難受。
“平房,咱家那別墅都進水了。要不是發現的早,都泡上了。那咱們裝修也都廢了。
之前還說我爹媽到時候回去不方便咋辦呢。這又得往後拖了。”
蘇秋月他們的房子也不是進水了。是之前下的是小雨,大家也都沒怎麼往心裏去,房子還開著窗。
然後突降暴雨根本來不及了,等人去的時候雨都進屋裏。窗戶附近的牆都泡了,屋裏麵也進水了。
所以這些都得重新弄。更難受的就是一直陰雨天,都長毛了,就得徹底重新弄了。
蘇秋月他們還好,家裏有艾灸的東西,不舒服了就灸一灸。
這次下雨蘇秋月因為這次大洪水,也想到以後了,決定在家弄個壁爐,最好是弄個炕。
反正也幹不了啥,就在家重新設計家裏的裝修方案。
抗洪救災工作結束之後就是家園重建了。
蘇秋月捐錢捐糧,其他的她也不知道能幹什麼了。
日子平靜的過著。蘇秋月的藥業公司發展的很迅速,短短一年就能自負盈虧了。
蘇秋月的別墅做了大工程。
在客廳做了一個小壁爐,二樓壁爐的位置打了一鋪炕。正好是二樓的小客廳處。
然後對麵放上電視機,在這裏看電視什麼的正好。
三樓就簡單的一個壁爐牆,當作火牆用。
因為工程比較大,所以一時半會兒的蘇秋月還真住不進去。
許鳳家已經重新裝修完了,現在就是在通風,明年就能搬回去了。
等奧城回歸後,國家的速度開始提升,正式開啟基建狂魔形態。
蘇秋月基本上每個季度都要去一次港城看自己的小外甥女兒。趙君安小朋友自從半歲之後,越來越可愛。
不僅趙一航恨不得在家帶孩子,就是蘇秋月這個大姨都是一時不見如隔三秋的樣子了。
港城的酒店已經開始營業了,工程做完了以後,經營就是蘇新月和許靈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