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1 / 1)

效用和價值的概念一般會被用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意義中:(1)體驗價值:高興或悲傷的程度、對結果真實體驗的滿足感或痛苦;(2)決策價值:預期結果對某個選項中總的吸引力或厭惡的影響。由於體驗價值和決策價值常被假設成是一致的,所以兩者的區別在決策理論中並不明顯。這個假設是理想化的決策者持有的概念的一部分,理想化的決策製定者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事情,並以此來評估自己的決策。但對於普通的決策製定者而言,其體驗價值與決策價值的一致性不會太完美。影響體驗的某些因素是很難預測的,而且一些影響決策的因素對結果的體驗並沒有產生與其相當的影響力。

相對於決策製定的大量研究而言,對於這種將享樂體驗與主觀狀態相聯係的心理物理學的研究還不是很係統化。享樂的心理物理學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測定出能從消極結果中區分出對積極結果的認可或渴望。享樂的參考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觀現狀決定的,但其也會受期望值和社會比較的影響。例如,在某位員工升職比辦公室裏其他人慢時,客觀進步就會被認為是一種損失。隨處境變化而體驗到的愉悅或痛苦也依靠於享樂適應的動態變化。布裏克曼和坎貝爾就享樂跑步機的概念提出了激進假說,即快速的適應性會使得任何客觀進步的影響都很短暫。享樂體驗的複雜與微妙使決策製定者很難預測結果的真實體驗。很多人選擇在非常餓的時候去點菜是很不明智的,當第五道菜端上桌來時,他們就會承認這是個錯誤的做法。決策價值和體驗價值的不匹配引發了很多決策問題中額外的不確定因素。

框架效應的普遍性以及對不變性的違背使決策價值和體驗價值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了。結果框架時常引出在實際體驗中與之無法對應的決策價值。例如,分別用死亡和生存來構架肺癌治療方法似乎不會影響到體驗,盡管這種方法對決策有很大的影響。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決策框架不僅影響了決策,還影響了體驗。例如,某筆花費被構架為無法補償的損失或保險費的話,很可能就會影響到人們對結果的體驗。在這些情況下,製定決策時,對結果的評估不僅能預期到體驗,還能構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