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1 / 1)

譯者序

亞瑟·叔本華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與狗為伴。著有《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等作品。晚年寫了《附錄與補遺》一書,以格言式的文體闡述了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使他獲得了聲譽,瞬間成了名人。這本《叔本華隨筆》收錄了叔本華的主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對世界、人生、社會、文學、藝術等諸多問題的廣泛思考。從中可以看出叔本華的唯意誌主義哲學觀和悲觀主義主張,更有一些驚世駭俗的思想言論。通過這本書,讀者會對叔本華有一個更加全麵的了解。

由於作者受到所處時代和立場的限製,其對一些事物的評價帶有明顯的針對性和局限性,今天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如叔本華認為“這個世界是所有可能當中最糟糕的”,“不用多久就會完蛋”,反對樂觀主義,認為“樂觀主義就是生存意誌毫無根據的自我讚揚”;認為生命本質上就是痛苦,人“一降生便已背負著罪責”;對女性懷有偏見,認為女性缺乏理性和智慧,“關於誠實、正直、正義感等德行比男人差”,虛偽、庸俗,不能產生“任何一項富於獨創性或真正偉大的成就”,等等。為了保證作品的完整,全麵反映叔本華的思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實保留了叔本華的這些理論,相信讀者能夠用現代的眼光和正確的觀點來看待、分析該作品,汲取精華,剔除糟粕。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