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七十四章細數甘泉寺
寺無山不立,山有寺方奇。因此,大凡名山勝嶽都建有寺廟。
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境內具有一定建築規模且取名叫“甘泉寺”的寺廟共有四座。現存的有山東省棗莊甘泉寺和永州祁陽甘泉寺,僅存遺址的有廬江甘泉寺和襄陽甘泉寺。
廬江甘泉寺、位於安徽廬江縣柯坦鎮虎洞村境內。甘泉寺寺廟背靠大山,麵對河穀,駐勢頗為壯觀。建築為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氣宇軒昂。乾隆曾經禦書“甘泉寺”。
詩人葉善守寫《遊甘泉寺》,詩曰:
尋幽入深山,身在翠微裏。
疊橋通杖藜,鑿穴貯泉水。
樹杪覓秋聲,雲根探石髓。
山人最好奇,不厭頻來徽。
襄陽好,最好是甘泉。襄陽甘泉寺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峴山之上。襄陽府誌卷九記載曰:“甘泉寺在縣西六裏,東晉時僧慧遠建寺,後有甘泉洞。岩石嶙峋,泉水出石龍口中,甘冽異常。古寺雲深藏臥佛,荒台月上嘯飛仙。好個襄陽甘泉寺,穀雨過後試茶天。”現僅存遺址。
山東省棗莊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始創於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曰始建於宋代或唐代,但均無確鑿證據。相傳曾有一名士考中狀元,唐皇見其一表人才,便將皇姑許配給與他。皇姑年歲偏大,姿色一般,狀元為了逃婚棄國回家,來到這裏依山靠泉,建了座寺廟,出家做了和尚。皇姑追夫心切也來到這裏,見郎君已出家,無奈便在寺廟前建了尼姑庵,此庵就是甘泉寺。傳說無文字記載,不足為證,然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曆史之悠久。
祁陽甘泉寺位於縣城龍山之側,祁陽縣第二中學旁邊因寺前有一水若甘醴的甘泉井而得名。始建於明成化已醜年(1470年),僧法佑募建,至今有五百多年曆史,曆史上曾幾度興廢。此寺內樹木成蔭,環境幽雅,有大雄寶殿、三世佛須彌座、鸞風輪、螺傘蓋等,占地10公頃,房舍300餘間,香火鼎盛時有僧侶200多人。1949年丘尼居所“文?革”中寺毀,1987年11月,12名比丘尼重返,198?9年至1993年重建齋堂客舍,塑釋迦牟尼寶像、十八羅漢等,現尼數十,香客不斷。
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西方三聖、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十八羅漢、七祖等26尊佛像。該寺是湖南省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動場所”,1999年省人民政府宗教局授予甘泉寺“湖南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集體”光榮稱號。該年,甘泉寺原老當家釋悟通法師祈請上大下願大和尚接管寺院以後,佛事活動走上正軌並進一步光大。大和尚多次講經,應機施教,弘揚正法,以及寺內閱覽室流通的大量經書光碟等法寶,使祁陽縣各個階層越來越多的信眾認識佛法,學修佛法,生起正知正見。該寺現有常住僧眾18人,現皈依弟子近千人,信眾數萬人,現已成為祁陽縣最大的正法道場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十四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