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六十四章石留仙
石留仙,在祁陽城北麵二十裏遠的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
此山有詩讚曰:
(一)
高天在畫中,識賞各非同。
雲淡情別好,心曠碧更宏。
(二)
頓感自由心,尤如好鳥巡。
山嵐吹笑麵,遠景入詩文。
“人不留仙石留仙。”要問這句話的來曆,還得引出一段古老的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祁陽縣的白地市與雙橋交界處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大庵堂。庵堂裏麵剛好住著一百個和尚。庵堂內還有一口很大很大的鐵鍋,這口大鐵鍋也剛好隻能煮一百個人的齋飯,多了不行,煮不熟。
在山峰西麵有一個山洞,洞口邊有二個小石窟。庵堂內的和尚們每天所吃的糧食,都是從這個石窟裏麵冒出來的,不多也不少,剛好夠一百個和尚吃飽。
這庵堂內,有一位瘋癲和尚,法號智善。這人滿身汙垢,從不淨身換衣。他瘋癲成性,不遵佛規戒律,經常獨自下山,飲酒吃肉,行若濟癲。況且這個智善愛打抱不平,自然常常惹怒官府,禍及佛門。長老對此非常惱火,每次事後,這瘋癲和尚總免不了挨打受罰。
有一次,他來到當地祁陽縣城,吃飽酒肉之後,搖搖晃晃地在街上走著,遇見一老婦人跪在一個少年公子麵前哭哭啼啼。他緊走幾步,上前問明情由:原來這位公子就是本縣縣太爺的大少爺。這少爺見這老婦人帶著一個仙女般的孫女來縣城趕集,頓時色迷心竅,死皮賴臉地纏著要討回去做個小老婆。可憐這老婦人苦苦哀求,卻哪裏能夠感動這個少爺!這瘋癲和尚聽了氣得全身發抖。他借酒發瘋,一個“二龍戲珠”將惡少爺兩隻狗眼挖了出來,救了那位姑娘,並拿出些銀兩,安排她們祖孫倆逃命去了。
縣太爺知道兒子被瘋癲和尚挖了雙眼,大發雷霆,立即派人圍住寺院要長老將瘋癲和尚綁交官府治罪,不然便要焚毀寺院。長老雖然惱怒,但念他是佛門弟子,不忍心把他交與官府,隻好把他趕出佛門,謊報他逃走了。瘋癲和尚被趕出佛門後,又不肯遠走,他每天就住在石洞門前的一塊大石板上,兩眼望著天空。寺院不留他,官府又捉拿他,這個和尚沒地方可去。
有天晚上,突然一陣狂風暴雨,地動山搖。
第二天清早,突然這瘋癲和尚不見了。一夜之間,隻見從他睡過的那塊大石板底下長出了一株小白果樹,石板上還刻著二行字呢:“人不留仙石留仙。”人們見了好生奇怪。後來呢,那小石窟裏冒出的糧食也少了一份。大鐵鍋煮的齋飯呢,也隻能夠吃九十九個人了,總是多不了,也少不了的。庵堂長老想將院內和尚仍然補足一百整數,可是那鍋內的飯總是九十九份。有人說那一份飯被小白果樹吃了,不然那樹怎麼長得那麼快呢。
原來這瘋癲和尚並非凡人,他本是天上白果仙人。由於在天庭觸犯了天規,被罰到此山來重新修煉的。玉皇大帝要他多行善事,方能修成正果,重上天庭。他被罰到此山後,化變成了一個和尚,故意裝瘋癲。他經常下山雲遊,以除暴安良,樂善好施。庵堂和尚們所吃的糧食其實也是他供給的。他被驅逐出佛門後,正果未成,上天不得,就隻好變成一棵白果樹,在這裏靜心修煉,並在石板上刻下一行字,意在提醒人們要善惡分明。白果仙人變成白果樹後,不能再下山為百姓行善除惡,他很快化變成參天大樹,結出很多很多的白果,為民治病,解除饑荒。
後來呢,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白果仙人,感謝白果仙人的恩德,就把這座山叫做石留仙。
這棵上千年的白果古樹,在清末年間被雷劈去了一半,到解放那年又被雷劈了一半的一半,現在還存活在祁陽城北麵的山頂上,繼續述說那個不滅的傳說。人們說: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仙人也快要走了!這棵白果樹每年都結滿白果,當地百姓上山拾白果入藥,千年之樹結的果入藥就是神奇,能化痰止咳平喘。
(第六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