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霍恂希望的那般,那些降卒一被放走,不是逃往成都就是逃往劍門關,導致綿竹失守的消息很快就散布開來,寧軍將領想要瞞都瞞不住。
誰都清楚綿竹失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自己的家人都落到了齊軍手中。
雖說按照那些降卒的說法,齊軍軍紀極嚴,並沒有任何傷害他們家人的舉動,反而對他們的家人嚴加保護,不許任何人滋擾,每日還好吃好喝供著。
但誰都擔心,雖然如今齊軍並沒有動他們的家人,可將來一旦戰事不利,難保不會拿他們的家人撒氣,到時自己的家人可就凶多吉少了。
隨著這種憂慮和恐慌的情緒不斷蔓延,益州各地的寧軍士氣大受影響,甚至開始出現了逃兵,一開始隻是零星的一兩起,一兩個人,之後便逐漸發展為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群體逃亡,進一步加劇了各地寧軍的恐慌和動蕩。
盡管不少將領對此嚴加處置,甚至不惜殺雞儆猴,將那些抓回來的逃兵當眾梟首,將他們的頭顱高掛在旗杆上以儆效尤,可此舉不僅沒有遏製住士兵們的逃亡潮,甚至還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惶恐,使得越來越多本來還在猶豫的士兵加入了逃亡的隊列。
而且,這些寧軍將領的殺戮也激起了部分士兵的反抗,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嘩變的趨勢,雖然參與的人數都不多,卻也讓不少將領嚇得夠嗆,不敢再隨意處死那些逃亡的士兵,隻能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做了逃兵。
其實他們這些將領心中又何嚐不對龍璟很是不滿呢?
龍璟將他們的家眷全都遷到了綿竹,美其名曰是為了將他們的家人集中保護起來,不給宵小有機可乘,從而使前線將士可以安心作戰。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龍璟就是挾持他們的家眷做人質,以免他們生出二心,甚至陣前倒戈。
可沒想到最後人算不如天算,齊軍會走已經廢棄多年的陰平小道殺進蜀中,襲取了綿竹,從寧軍手中奪走了這些軍中將士的家眷。
如今自己的家人落到了齊軍手中,生死全都係於人家一念之間,不少將士憂心家人安危,怎能不逃亡。
況且如今誰都看得出來,大寧大勢已去,誰不得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何必要為一個氣數將盡的王朝殉葬呢!
……
對於益州各地不少將領而言,要頭痛的是士兵們逃亡的問題,而對於鎮守成都的將領龍七而言,如何處理那些被放回來的降卒,才是最令他頭痛的事。
如何處理投降過的士兵,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題,多少名將都對此束手無策,更何況還是龍七這個之前從未領過兵上過戰場的新將呢。
之前齊軍出其不意夜襲綿竹,城中的三萬守軍隻是象征性草草抵抗片刻,便乖乖做了齊軍的俘虜。
之後齊軍主將霍恂不僅沒有殺害這些降卒,反而力排眾議將他們都給放走了,還貼心給每個人發放了一貫錢作為路上的盤纏。
因為綿竹和成都離得近,最終這些被放回來的士兵大部分都逃到了成都,人數超過兩萬。
一開始,龍七還不明白齊軍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直到城中的守軍到處流傳著齊軍不殺俘虜的傳言,龍七才明白敵軍主將霍恂的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