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扼脖

背後扼脖的方式是水中逃生的不明智做法,因為救生者必須刻不容緩地協助對方逃生,否則救生者自己就急需外力幫助。通過實踐不難發現,救生者用手腕抓住對方緊扼在脖子上的雙臂,然後托住溺水者的屁股以頂住其小腹,可以獲得脫困的空間。在生與死的較量中,需要采取更加快捷有效的措施,如果救生者突然向後仰頭,撞上溺水者的鼻子,那麼就可以非常輕鬆地獲得身體自由,並在自己不再由於被扼住脖子而頭暈眼花時控製住溺水者。

從岸上或船上營救

救助落水者不一定總是要下水。在很多情況下,當某個人從橋上或碼頭上落入水中時,可以充分利用繩子、救生圈或小船救人,而不必親自下水去拿更多人的性命冒險。在此類情況下,更值得讚賞的是準確的判斷力,而不是魯莽地遊下水去救人。條件允許時盡量用小船救人。在地點恰當時,應多多練習扔救生圈的方法,優秀的童子軍隊員應當隨時保證救生繩纏繞在樁上、救生圈掛在樁尖上並牢牢綁定,以備出現緊急事件時立即投入使用。

從水麵潛入

當一個下水洗澡或者不幸從船上落水的人沉入7~20英尺的河底或池塘裏時,正確的快速施救方法可以讓他浮出水麵,而合理的呼吸恢複法如迅速應用,也能使其恢複呼吸。如果池塘或湖泊裏的水並不流動,從下落位置冒起的水泡可以直接標識出落水者是從哪裏沉下去的。如果存在潮汐或有水流,則水泡處與水流方向成一角度,搜尋者必須從溺水者消失的位置處,沿著與水流一致的方向在水底尋找。當溺水者不再掙紮並逐漸下沉時,其身體會在沉下一點之後再次被體內的浮力帶上來,體內的空氣再次被排出。之後,他再次下沉,然後再在水中上升一點點,體內空氣再次排出。這種情形重複幾次,直到足夠多的水進入其體內和存在空氣的地方,此時浮力被抵消,從而不再能承擔身體的重量。正如所有年輕的遊泳者差不多都知道的那樣,如果一個人從漂浮物、碼頭或船上潛入水中,很容易一下子到達水底,但要想潛入離水麵10英尺以下的位置,卻需要進行練習。

在大多數情況下,要想進入水深處,就需要在身上綁一個重物,就像采集南方水域中的海綿生物或采集珍珠的人所做的那樣。抓住一塊10磅或15磅的石頭再潛水,在上升時再扔掉石頭,就可以浮到水麵了。

潛水尋找失物

如果尋找落水者或丟失的物品,而覆蓋的水域又很寬闊,則潛水者可以在探錨或方形的大石頭上係幾根繩子,然後再展開有條理的搜尋工作。從水麵潛水並不容易,需要通過練習掌握技巧,對熱愛運動的小夥子來說這並不難做到。其訣竅是遊到快接觸到水底的地方,將腦袋和雙臂向下探,將屁股抬到水麵處,使雙肩下沉,並使手臂有機會劃水(最好是蛙泳姿勢),直到整個身體呈垂直狀並且頭朝下。雙腳和小腿懸空,使身體獲得向下的額外推動力;當失物找到後,用雙腳朝水底一蹬,遊泳者就能通過反作用力迅速浮出水麵。要想將重物帶到岸上,遊泳者必須將其放在身體較低的部位,在腰間附近抱住它,騰出一隻手和雙腳來遊泳;如果將物體用雙手抱在背上,則可以用雙腳提供動力,使自己遊到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