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川侯府以軍功起家,老侯爺用一把砍柴刀跟著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獲封爵位。因老侯爺草莽出身,景川侯府不是豪門望族也不是清流世家,又是戰亂年代,沒有那許多的親戚也沒有盤根錯雜的人際關係,是難得的純臣忠臣,很得先帝愛重。
先帝駕崩,當今聖上登基。
老侯爺去世,景川侯承襲爵位。
得了老侯爺的血脈,景川侯驍勇善戰,擊退北境匈奴戰功赫赫,聖上加封一品護國大將軍。
景川侯府人員簡單,
景川侯是武將不愛紅袖添香,一年中在府裏呆的日子屈指可數,家中除了掌家夫人崔氏,竟隻有一個羅姨娘。
早年倒是有個通房丫頭,還懷過身孕,可惜命不好沒生下來連著自個兒也沒了。
外頭倒是有傳崔氏善妒以致景川侯子嗣不豐,也有傳沈知念是沈侯爺在外的私生女的,崔氏出自書香門第,自是懶得理會那些閑言碎語。
不過是看不得她過的好的人嚼的舌根子罷了,侯爺與自己琴瑟和鳴,自個兒隻管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就是。
是以,景川侯府算是京都豪門裏少有的和睦安泰,不少官家婦人都盯著下一代的景川侯世子。
他家人員簡單,就世子一個兒子,沒有庶出兄弟爭搶爵位家產,崔氏也不是個尖酸的,自家女兒嫁過去豈不是直接掉進福樂窩了?
羅姨娘因著是崔氏的陪嫁丫鬟,跟崔氏關係比尋常更親密些,又因著有自知之明,知曉自己性子寡淡並不得侯爺喜歡,侯爺在家時從不撚酸爭寵,於是崔氏待她更好了幾分。
崔氏生產時傷了根本,大夫說以後恐再難開懷,不過她已有兒子傍身並不在意。沈侯爺一年也去不了羅氏房裏幾次,自從自己小產後她便也不指望什麼了,一心撲在沈知念身上,不是生母更似生母。
羅氏心思細膩,抱養的孩子若是男孩自然更好,可她知道夫人雖大方良善,自己卻不能去賭一個人的人性,女孩子就很好了,有個孩子傍身她已經十分歡喜。
沈知念是早產,先天便體弱,都說七活八不活,雖然病病殃殃湯藥不斷,但在羅姨娘的悉心照料下也順利長大。
尚且年幼的世子沈淮安得知自己有了個妹妹時,自是高興萬分,天天妹妹長妹妹短。
待得沈知念四歲時,沈淮安已經九歲,是半大小子了。
景川侯常年在邊關,一切事務由崔氏做主。
崔氏便讓沈淮安在自己娘家的書塾念書,小小年紀便已是童生,很得先生看重。又修書一封給遠在邊關的侯爺請他點一武藝了得的師傅教授沈淮安武學。
文武雙全約莫說的便是他了。
兩人的幼年時期可以說是泡在蜜罐子裏的長起來的。
約莫是日子太順遂老天爺看不下去了,噩耗傳來的時候沈淮安十一,沈知念六歲。
匈奴竟乘雪夜突襲嘉峪關,連破七城,鎮守嘉峪關的護國大將軍景川侯被匈奴王割了頭顱吊於城牆之上,身體被千軍萬馬踩踏而過竟是連一片骨頭都找不到了。
急報傳入京中,傳入景川侯府中,崔氏拿著茶碗的手一抖摔落在地,煞白著臉噴出一口心頭血,話都沒說一句直接昏死過去,幸虧當時有羅姨娘在一旁扶了她一把,否則非得摔出個好歹來。
一時之間整個侯府都惶惶不安起來,羅姨娘隻得打起精神一邊伺候湯藥一邊替崔氏打理府務安撫人心。
待得皇帝調派人手穩住邊關後,那高懸於城牆之上的頭顱才入了棺。聖上並未怪罪景川侯一家,甚至冊封崔氏“忠國夫人”,食邑千戶,世子沈淮安襲景川侯爵。
醒來的崔氏傷心欲絕,整個人仿佛一夜之間衰老了數十歲,原本烏黑的青絲兩鬢竟生了幾縷白發,抱著榻邊的兒子痛哭了一宿,第二日便決心親自去邊關接回夫君的棺木,沈淮安一並同行。
於是月餘後,六歲的沈知念裹著厚厚的大氅,漫天大雪中牽著羅姨娘的手一起立在金紅牌匾下,等來的卻是兩副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