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理由】
根據航天員的說法,大氣層外肉眼能看到的人工傑作,除了中國的萬裏長城,就屬非洲大陸的金字塔了。
而曆史遠較長城悠久的金字塔,以今人匪夷所思的精準與龐大,將曆史上一個古老帝國的興衰成敗,刻畫在每座金字塔、神殿、方尖碑上。優美的楔形文字紀錄每位法老的名諱,它的神秘與滄桑,深深地打動了參觀者的心……
先睹為快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國王——法老的陵墓。大約建於公元前2700~2500年,位於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高原,是現存七大奇跡之一。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中,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
後來,有個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他非常聰明,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金字塔的雛形。
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曆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金字塔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都呈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中的“金”字。金字塔,這個充滿中國韻味的名字,是康有為的發明,泛指古埃及人用大石頭建造的眾多錐形建築物。
因為年代久遠,很多金字塔都破敗了,有的隻剩下一些廢石堆樣的遺址,隻有部分金字塔還可見其原有輪廓。埃及古文物委員會統計,到20世紀末,埃及金字塔的總數為97座。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古希臘人稱這座金字塔為“齊奧普斯”,一般稱為大金字塔。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的摩天大樓。
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法老們的初衷是為自己建造豪華的陵墓,而最終他們創建的這個建築物,卻成了昭示人類潛能的紀念碑。人們已經把它當做展示人類偉大文明的早期紀念物。1980年,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蘊含著一種共同的信息,金字塔屬於埃及,也屬於世界。
景點導覽
●胡夫金字塔
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胡夫金字塔建於約公元前2670年,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它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它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據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每年用工10萬人。金字塔一方麵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另一方麵也成為法老專製統治的見證。
曾有人根據文獻資料的數據對胡夫金字塔進行了研究。經過計算,他驚訝地發現該金字塔每壁三角形的麵積等於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因而,用塔高來除底邊的2倍,就可以求得圓周率。他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它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
大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至今仍然是遠沒有完全解開的謎。大金字塔之謎不斷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熱心人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