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將要把重大責任降臨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忍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飽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這些磨煉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原先不具備的才能。艱苦的環境就像一把雙刃劍,被它打倒的人,隻會成為弱者;打倒它的人,就會更加強大。
默多克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父親凱斯·默多克是一個頗有成就的商界人士,在澳大利亞擁有《論壇報》集團,母親伊麗莎白則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演員。盡管如此,默多克從小的生活卻不是中國式的小皇帝,也不是英國式的小王子,因為他的母親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父親雖然對他非常疼愛,甚至於有些溺愛,但也阻止不了母親對他的“特別待遇”。
默多克小時候比較怕黑,因為父親對他的嬌慣,所以他睡覺時房間裏的燈必須是亮著的,而且每次睡覺前都必須要有人陪伴才能入睡。為了糾正兒子的這些習慣,母親伊麗莎白特意在房前的花園裏為默多克專門建了一個小木屋,為鍛煉兒子的膽量,她要求默多克每天晚上必須要睡在小木屋裏。
父親非常不同意母親這種有些不近人情的做法,他害怕默多克睡不好,冬天怕他冷,夏天怕他熱。可是母親卻非常堅決,她說:“你要是希望咱們的默多克長大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就必須讓他吃點苦,隻有惡劣的環境才能鍛煉他的意誌。”
最開始時,母親還陪伴著默多克一起入睡,待他睡熟後才關燈離開,後來母親就讓默多克自己一個人去睡。
每天吃完晚飯,看過報紙、電視,到差不多睡覺的時間,伊麗莎白便要求默多克回到他的木屋裏去睡覺,盡管他的姐姐們正玩得起勁,他也必須按時離開。
在母親的努力和堅持下,默多克終於克服了怕黑的毛病,而且他在小木屋裏也非常適應了。
待默多克到了上學的年齡,伊麗莎白要求默多克去寄宿學校,為此還跟默多克的父親大吵了一架,伊麗莎白說:“寄宿學校可以讓他很快學會獨立,而且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對他性格的塑造以及培養他吃苦的精神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次爭論的結果同樣是母親伊麗莎白勝利了,默多克被送到了寄宿學校。
在寄宿學校裏,有些學生家長會給自己的孩子請鍾點工,定期給孩子打掃房間、洗衣服等等。雖然默多克家裏也是非常富裕的,但是母親堅持所有的事情應該由默多克自理,不僅如此,她還嚴格限製默多克的費用支出,不讓他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
默多克的寄宿學校並不是什麼貴族學校,學校建在海邊,到冬天海風一吹,宿舍、教室都非常冷,但是這裏有很多博學多才、誨人不倦的優秀教師。默多克不但很快適應了學校艱苦的條件,還喜歡上了這裏的良師益友。
在這裏,他培養起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他頻繁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並擔任校報的編輯,漸漸地發揮了他在媒體方麵的天賦,成為學校裏的風雲人物。也正是在那裏,他接觸到了媒體,並對其產生了莫大的興趣,為他將來建立傳媒王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