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之始,成仙之道便大盛其行。諸多大眾窮其一生,用盡一切方法,雖最終集道行於一身,可似乎離那成仙境界終究有一絲的隔閡。
神仙之說渺茫無期,天下大道卻分兩極。亙古以來,有正必有邪,正邪兩立,大戰一觸即發,硝煙彌漫……
千年風雨,轉瞬而過。
正道百戰成名,深得人心。尋常百姓趨之若鶩,人人都想加入名門正派,修得無上力量,遂又引發了一陣修仙大高潮。
中土之地,人傑地靈,正道門派鼎盛而立。在中土之南境,山林秀麗,鳥語花香,是以有“名門江南,亙古長流”之稱。此中有一大派——仙境,浩然而生。在與魔道的千百戰中,仙境一門充當先鋒主力,其道法玄妙,魔道中人見之無不退避三舍。若說道魔之戰要劃分功績,仙境一派當屬頭功。
是以仙境中人,自詡正道第一大派,其掌門萬不歸更是自封“盟主”,建“摘星樓”,高百丈,淩高俯覽江山,大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意。
中土之北境,常年飄雪,眾多山嵐上傲立著一片又一片的梅花樹,豔麗傲骨的梅花,在寒風中凜然綻放。在這片雪山的深處,有一座宮殿悄然而立。似那梅花一般,飄渺閣遠離硝煙,低調但不失骨氣。
飄渺閣俱為女修,且個個都容貌可嘉,修為卻頗為深厚。閣主柳飄飄常年深居這天山大雪山中,閣內大小事務,全交與其妹柳飄雪打理。
有傳聞說柳飄飄其人其實已近千歲,但卻從沒人見過她本人。
或許,此時她就伏在窗前,看著這漫天飛舞的飄雪,怔怔入神……
中土之西境,是一片淨土。有一寺建於此地。
狂風寺,古來便有“一寺一塔八千刹”之說。寺內聳立著一座高塔,近千丈,直插雲霄。層層香火渺渺,仿似仙地。處於塔內俯覽四周,近萬座大小古刹拔地而起,何其壯觀。
刹內雖無人,可每當晨時,其中某一座刹內就會傳出輕微的木魚敲擊聲,“哆..哆..哆..”隨即便一刹傳一刹,此起彼伏,堪稱古今第一奇。
其方丈雲嵐上人,一身佛法無邊,普度眾生,可偏偏造化弄人,座下徒弟寥寥無幾,且兼悟性不高,方丈之位,實難再傳。
正道大興,然諸多名門名派中,仙境一門藐視尋常百姓,非根骨奇佳者不可入門。而天山大雪峰寒冷無比,飄渺閣隻收女修,且非容貌靚麗者不可入門。再者狂風寺內禁忌頗多,凡人多未盡紅塵,常被婉拒於門外。
是以,常人十之八九都投奔中土第一道門——清玄門。
話說清玄門位於狂風寺以東八百裏,近中土中心位置,四季如春,多城鎮,多山水,得人傑地靈天秀之美,更有肥沃土地。所以世人大多都投奔與此,即使不能有幸加入清玄門,也可近而望之,仿佛這兒的空氣,都彌漫著修道的氣息。
清玄門俯臥中土腹地,六大峰環繞而立,以太極為基,五座大峰擁簇著首峰——太極峰。
太極峰底座頗為纖細,整座峰高聳入雲,挺拔峰幹越往上越發龐大,盡顯威武雄壯。峰頂處有一道巨大的裂縫,好似曾經有一把大斧硬生生的將此處劈成兩半,這道裂縫一直延展到峰腰之處方才停止。從遠處眺望,那纖細的底座若隱若現,卻像兩座連峰漂浮在空中,端的鬼斧神工,世人無不稱奇
太極峰頂終年祥雲繚繞,兩座大殿分別坐落在兩大峰之上,一座名稱太和殿,大殿房簷四角以飛龍作勢,中間盤著一個大鏡,金光四射,太極圖在其中緩緩繞動。竟是那傳說中的神鏡——虛無。此處正是門內議事之地,亦是掌門道長乾清真人所在之所。
另一座大殿雖也宏大雄偉,但瞧遍殿身四周,竟未發現一字,想來倒是個無名大殿。
太極峰座旁五峰行行環繞,此時正值夕陽西下,漫天紅霞映得滿山的楓樹金燦無比,好似一片林海,碧波蕩漾。偶偶又飄下幾片楓葉,被晚風輕輕帶起,劃過一道道金色的流線,煞是迷人。
從雲端俯覽六峰,就好似一幅太極圖。兩儀峰守坎位,四象峰守離位,八卦峰守震位。十六易相峰守艮位,三十二奎峰頗為綿長,稍稍彎曲的峰幹,好似一鉤薄月,意守巽兌兩位。中間太極兩峰定守乾坤,上通極天,下至洪荒,鴻浩靈氣,竟無一絲外泄,當真為一修真寶地。
難怪世人爭相投奔,修仙之道,苦於自身,得於外宇。可世間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得道成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