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金錢不是萬能,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1)(2 / 3)

駕馭金錢,做金錢的主人

在一切都顯示這浮躁的今天,錢,是我們實現快樂、幸福的必要條件,於是人們為錢所奴役,拚命的幹活、掙錢,為的就是早一天實現財務自由。然而很多人即使有了很多錢,仍舊感受不到快樂。不快樂的原因很多,有的人是感覺錢還不足夠多,在奔波著賺更多的錢,有的人是不知道如何消費,花錢也很煩惱。

如此看來,錢的多少不是決定你成為金錢的主人或者奴仆的原因。而在於你對財富有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金錢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很多人覺得金錢除了可以買東西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用途。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從不同背景、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金錢,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顯然,富翁和窮人對金錢的思考模式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理財專家認為,金錢世界是由人類學、心理學、曆史、政治和財經智商等主要成分組合而成。他們認為,金錢不單是經濟和商業構想或利益的產物,更是能滿足個人與大眾情感,思想與行為的動力。金錢不僅僅與物質生活密切攸關,同時也構成了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金錢令人愛也令人恨。金錢能滿足人在物質上的需要,同時也能讓人變得貪婪。一個人也許在其他方麵能夠保持理智,可是在麵對金錢時卻往往把持不止,迷失方向。在金錢麵前,人們會變得目光短淺,看不到長遠的利益。由此,我們應重新建立一套新觀念來衡量個人的財經智商,對於貨幣交易,無論是買一份報紙還是做一筆上億元的買賣,都應該考慮人的價值觀,在進行每一項交易的時候,應牢記自己的交易對象是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易,而不是與沒有感情,不會說話的物體進行交易。同時,應對每一個交易做出評判,該交易是否使人獲得良好的感受。在次基礎,對該項交易還應有一個綜合的認識,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來判斷其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或者其他收獲。

羅伯特書中的“富爸爸”認為,錢來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錢是如何運轉的,你就有了駕馭他的力量,並開始積累財富。光想不幹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人接受學校教育後卻沒有掌握金錢的真正規律,所以他們終生都在為金錢而工作。在他眼中,觀念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他的窮爸爸愛說“我可付不起”這樣的話,而富爸爸則禁止說這類話,他會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呢?”這兩句話,一個是陳述句,另一個是疑問句,一個是放棄,而另一個是促使你去想辦法。這裏強調的是要不停地鍛煉你的思維——實際上人的大腦是世界上最棒的“計算機”。富爸爸說:“腦袋越用越活,腦袋越活,掙錢就越多。”在他看來,輕易就說“我負擔不起”這類話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惰。“為你的財物負擔起責任或一生隻聽從別人的命令,你要麼是金錢的主人,要麼是金錢的奴隸。”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世界巨富,他們並沒有被錢所控製,相反,他們運用自如,真正成了錢的主人。比爾·蓋茨已經宣布,他將留給自己的女兒詹妮芙和他未來的弟妹們每人1000萬美元,剩下的全部捐給慈善機構。目前蓋茨擁有的股票價值不下185億,給子女的還不足零頭。

當然,也有一些人始終無法逃脫為金錢所奴役的命運。

很多有錢的老板,他們甚至有幾輩子用不完的錢,可還是為金錢所困,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或因鋌而走險而淪為階下囚,或因腐化墮落而傾家蕩產,或因不知足而負債累累。

隻有當你真正做了金錢的主人,你才能夠真正的做到不因為錢而影響到你身心健康和生活水準。而到了這種時候,你的人生才真正的有意義,才真正的可以稱得上是人生;否則的話,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就是有再多的金錢也沒有人。相反,錢越多,反而會越不快活,反而麻煩越多。

所以,我們理財,追求財富的增長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方麵,是應該通過理財而實現人生的價值,把理財就生活的一部分。讓理財給你帶來快樂,而不是相反。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在理財的時候,我們就能不以漲喜,也不會以跌悲了。而真的達到了這種境界,理財將會變得更加的簡單和容易。

讓別人的錢為你打工

金錢是人類致富過程中追逐的首要目標。不過真正的財富擁有者理智的麵對金錢,他們完全的明白一個道理:金錢是身外物,不能淪為金錢的奴隸。獲得金錢並且要成為金錢的主人,使它為自己的幸福體現價值。

不可否認,金錢是證明你的財富數量的重要依據。那麼你有沒有仔細想過什麼是金錢,金錢對於你而言到底有什麼意義?金錢簡單的講,就是貨幣。它具有流通的作用,能為你換來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假想你此時位於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即使你麵前是如山的金子,如果沒有消費的對象,金錢的意義將不能實現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紮克在他的名著《歐也妮·葛朗台》中便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守財奴形象——葛朗台,它告訴人們:金錢的意義並不在於守著,看著,欣賞著,它的意義在於流通著,你操作著它為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