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麥當勞的商標價值是253億美元,克羅克本人當然也成了超級富人。
麥當勞兄弟創立了麥當勞,又失去了麥當勞,他們可以經營好一個店,卻沒有戰略的眼光,看不到未來的趨勢,以致經營了25年,一個店還是一個店,直到克羅克的出現,才把麥當勞打造成了一個王國。
不論是窮人和富人,誰都可以開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鋪子,但隻有真正的富人,才能依靠自己的聰明和智慧。把小鋪子變成世人皆知的大企業,他的企業會影響到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現在怎樣,而是將來它會怎樣。看清了它的將來,就要堅定不移地去做,把眼光放遠一些的人,才有可能做更大的生意。一個優秀的富人,他的目標永遠是下一步。
作為每一個想成為真正富人的人,我們不僅僅關注富人的口袋,更應該關注他的腦袋,特別是富人口袋還沒有鼓起來時的腦袋,看看他都往自己的腦袋裏裝了些什麼東西。
窮人有受窮的原因,富人有發財的理由,這其中沒有什麼偶然,隻有不變的必然。我們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口袋上,而是應該放在自己的腦袋上,一旦自己的腦袋富有,那麼我們口袋的富有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人賺錢不如讓錢“生”錢
王新在一家國有企業的工會工作。前幾年看到不少同事下海經商,事業有成,她好生羨慕。但畢竟單位的各種保障和福利還不錯,她又不想輕易丟掉這份工作而去涉足商場的風險。後來,她聽從了別人的建議,就是在工作之餘學會科學理財。有了第一筆積蓄後,王新沒有把錢存進銀行,而把積蓄買成了國債。5年下來,算上利息和當時的保值貼息,她的積蓄正好翻了一番。然後趕上股市當時行情不錯,王新又果斷地把這筆積蓄投入到股市中。幾年下來,股票總值也收益頗豐。
王新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見好就收,把股票及時拋掉,又買成了較穩定的國債。2004年初,她又將到期的國債本息一分為二,分別買了兩年期信托和開放式基金,信托產品的年收益率為6%,基金的申購價格為1.07元。不久前,信托產品到期兌付,那隻基金的累計淨值在經曆漲漲跌跌之後也達到了1.27元,這樣算起來,兩年時間她共實現理財收益6.9萬元,平均每年收益3.45萬元,已經遠遠超過她的年工資收入了。
哈佛教授指出,一個人的財富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財。理財得當,財富可飛速增長;理財不當,一生為錢操勞。
理財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會理、敢理、巧理”,簡言之:讓錢“生”錢。有句經典的說法:投資是一樣神奇的東西,再賠,它也隻能輸掉你手頭的,但一旦贏起來,它卻能不受限製的翻番。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失偏頗,但至少,它給人一種啟示:學會理財,可以讓錢“生”錢。
美國美林公司公布的第10個年度世界財富報告顯示,迄今為止,全世界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已經超過了871萬,資產增加了8.51%,而10年前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僅僅是450萬。10年後的今天,即使具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身家的超級富豪的人數,也增加了10.21%,達到了85500萬人。富豪的增長率在世界上並不平均,在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最高,其中亞太地區居世界首位,而韓國又位居第一(增長21.3%),中國和印度不甘落後,正在趕超日本,中國內地的增幅為6.8%,歐洲地區增幅較小,僅為4.5%,而北美洲地區依舊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百萬富豪。
富豪的產生有很多采用的是理財致富之道。這些富豪懂得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而窮忙的人卻總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賺錢,他們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儲起來,結果存來存去並沒存住,最終還是花了出去。
據說,猶太富人對於財富有一個說法:“隻有舍得花錢才能掙到大錢,對該花的錢,絕不能計較。”所以,猶太富人往往是花1元錢就要起到1元錢的作用,花100萬就要起到100萬的作用,他們很少花冤枉錢。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的駕馭金錢,金錢隻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聰明的人會把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掙錢方式輕鬆,但自己仍無法擺脫為金錢所奴役。如果刻意嚐試,一旦投資失誤,就會損失慘重。
所以一定要學一學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