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遠離奢豪,別讓奢華的生活習慣綁架你的財商

理財的訣竅,其實隻是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賺錢;節流就是少花錢,省著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多賺少花才能理財致富。

該花的決不吝嗇,不該花的決不花。把錢用在最為恰當、最為有效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節儉。節儉在幫我們保持冷靜和清醒的同時,還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占有金錢,更聰明地管理金錢和使用金錢,也能幫我們更好地管理自身。

節儉是人一生一世受用不盡的利益

我們應該明白,金錢是一種工具。我們占有它,使用它,都是為了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所用。而節儉,在幫我們保持冷靜和清醒的同時,還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占有金錢,更聰明地管理金錢和使用金錢,也能幫我們更好地管理自身。

節儉不僅是一種理財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教會人們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金錢,在與財富的長久、良性的互動中獲得永續的“恒財”。另外,書中還教給人們切實可行的節儉方式:比如適合個人及家庭狀況的保險、不要忽視小錢的積累、學會讓錢生錢、控製衝動性消費等。

你要學會節儉!

這是斯邁爾斯告訴我們的。

那麼,斯邁爾斯是誰?

嗯,他是誰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按照他的這句話去做,我們可以過上好日子。過上比今天更安穩、更有保障的好日子;在年老體衰的時候也可以安心地曬太陽、喝龍井;或者,再實惠一點兒說,即便是在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麵前,也不用擔心沒米下鍋。

也許你會說,要過上好日子,隻要有大筆大筆的銀子就行了,和節儉有什麼關係?!

嗯,你說的也沒錯,做個有錢人,日子的確過得不賴。不過話也不能說得太絕對,下麵這幾位有錢人的日子可就不怎麼樣。

泰森是世界拳王,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棒的印鈔機"。他可以在3場比賽加起來僅有10分鍾41秒的時間裏,用自己的快速組合拳掙到幾千萬美元,其速度比印鈔機製造鈔票的速度還要快。在他鼎盛的10年間,一雙鐵拳帶給他2億美元的巨額財產。然而,這位擂台上的"印鈔機",在台下卻是個一流的"散財童子",他很快將這些錢揮霍在吃喝玩樂和幾個與之有染的美女身上。結果,鐵拳生鏽之後,這位昔日的拳王在生活上立馬一落千丈,據說現在淪落到靠賣唱來賺錢!

傑西·利弗莫爾。20世紀初華爾街的傳奇人物,14歲時在證券大廳賺了第一個1000美元;20歲時賺了第一個10000美元。最輝煌的1925年曾坐擁2500萬的財產……然而,金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快,這位"短線狙擊手","投機小子"賺到錢的時候,一擲千金地置辦豪宅、遊艇、自用火車、甚至那個時代聞所未聞的私人飛機……做股票失利的時候,則淪為乞丐、酒鬼,以至於在生命的最後死在四處透風的公寓裏,身後還欠下了226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它們帶給我們的啟示卻隻有一個:在沒有實現財務自由之前,節儉是幫我們累積第一筆財富的必由之路;實現富足之後,節儉是幫我們管理財富、達到恒久富裕的不二法門。

我們應該明白,金錢是一種工具。我們占有它,使用它,都是為了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所用。如果看不到這樣一層關係,我們就會很容易在金錢麵前迷失心性。節儉,在幫我們保持冷靜和清醒的同時,還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占有金錢,更聰明地管理金錢和使用金錢,也能幫我們更好地管理自身。

一夜暴富、發"橫財"固然很爽,尤其對於財商教育欠完善的中國人來說,對"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這條理論更是追捧有加。但是,奇怪的是,翻開古今中外巨富們的花名冊,我們會發現這些富賈一時的財富贏家們,幾乎沒有一個是靠"橫財"維持長久財富地位的。相反,倒是那些憑著努力和恒心,一點一滴地賺錢、守錢、生錢的人笑到了最後,獲得了永久的"恒財",同時留下了無數個彰顯大智慧的理財故事,流傳至今。比如,世界股神巴菲特、石油巨富洛克菲勒、華人富豪李嘉誠,等等。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財富英雄笑傲人群的呢?是他們天賦秉異,或是有什麼獨門秘笈嗎?其實,個中原因並沒有什麼奧秘可言。世間萬物皆有定數,金錢與財富的增長也是有著內在規律的,這些財富贏家們隻不過是有意無意恪守了這些財富規律而已。這其中,恪守節儉就是一條不可撼動的鐵律。當然,這裏的"節儉"並不是我們從前所理解的那樣——守著金錢過苦日子。那是吝嗇鬼、守財奴的做法,是對人性的一種扭曲。節儉的真正含義是:善用你的金錢,為了更長久的富足與安穩克己、自律,過一種有遠見的生活。

我們常說財富如流水,是恒久流動的。如果我們希望保有財富,就要建一座蓄水池。有收入的時候,錢就流進;如果花掉了,錢就流出。無論流入流出,留在池子裏的才是可供你支配的,池子外麵的水,你是沒有使用權的。節儉,不是坐擁金山過苦日子,而是教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在永久、良性的互動中累積"恒財"。

過去那種一提及節儉,就想到"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清貧,甚至是為了兩根燈芯不肯咽氣的吝嗇鬼形象,其實是對節儉的偏見和短視,真正意義上的節儉並不泯滅人性。相反,節儉的精髓實際上是一種遠見和智慧。它教會人們抵製低級趣味,不役於錢、不役於物,做一個自由而有尊嚴的人。

如果讓我在一夕之間便擁有上億美元的財富,對我未必是一件好事,充其量我隻是手上有一大筆錢的暴發戶而已,我的生活狀態、想法、知識還是維持原樣。

這是日本營銷之父中島薰的金錢哲學。在他看來,真正讓你實現富足的並不是金錢的數量,而是你的財富性格。一個人如果隻是在擁有鈔票的數量上發生了改變,而在生活和思想的其他方麵並沒有任何有益的變化,那麼這些錢就沒有任何意義。它甚至還會把一些意誌不怎麼堅定的人引入歧途。致富的結果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夠在財富增長的一點一滴中,充實你的精神和修為,那樣的財富累積才會有更大的價值。

人生在世,無論是迫在眼前的經濟危機,還是不可預料的個人無妄之災,我們都無法阻止它們的發生。但是,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遠見,能夠在豐衣足食、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為這一天做好準備,那麼我們就為自己、為家人築起了最為安全的財富大廈。

如果你愛自己,愛你的家人,那麼就請你把愛落實在行動上——從現在開始,好好管理你的財富,不隻為今天,更是為了明天,過一種自由而有遠見的生活!節儉,能幫你做到這一切!

多賺少花才能理財致富

理財的訣竅,其實隻是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賺錢;節流就是少花錢,省著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

理財有沒有什麼訣竅,你隻要記住四個字即可——開源節流。

賺錢就是開源:你投資收益或因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獲得股息、股利或差價,這是開源。但若不將賺來的錢好好規劃,用錢沒有節製或沒有技術,不懂得杠杆操作或運用有效的節流工具去控製,賺來的錢還是會流失,這就達不到理財的功能。

節流不是鼓勵吝嗇,而是少花錢,省著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讓資產提升,提高生活品質,減少隱憂。這就是理財的真諦。

努力賺錢,用心投資,找合適的經理人幫我賺錢,光懂得賺錢卻不知道要守成,這是不行的,賺來的錢並不是你的錢,能存下的錢才是你的錢。

你要去了解,有哪些管道可以幫你,有哪些地方是安全且可以增殖獲利的,又如何才能避險和減低開銷,有什麼技巧可以幫你節省支出和避險。

賺錢是技術,逃稅是騙術,節稅是藝術。你要去研究節稅藝術,否則賺錢再多,還不正是前麵錢進來,後麵開大洞地流出去,那是多可惜和讓人懊惱呢·!

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人們滿足欲求、實現人生幸福的前提和基礎。財富的匱乏,尤其是精神財富的匱乏,是社會一切矛盾、衝突和不幸的根源。因此,我們在盡享社會財富的富足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便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身上的責任。

促進整個社會財富的增長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財富的增長不外乎兩條基本途徑:開源與節流。所謂開源就是通過各種高效而又合法的手段和途徑去創造財富。所謂節流就是對已經創造出來的能夠稱之為財富的東西進行功能最大化的利用,而不是將它們白白地浪費掉或者僅僅是低效用的利用!

開源是創造、是探索、是發現。在創造、探索、發現過程中所造成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的損失,不能稱之為浪費。節流不是要省吃儉用、不是要壓縮消費、不是要過苦日子,而是要發揮現有財富的最大效用。因為發揮了現有財富的效用,就能增進人們的健康、增進社會的和諧、增進人類的幸福!所以,節約是人性的要求,而浪費就是對人性的背叛。我們既要盡量避免各種有形的浪費(物質財富的浪費),更要千方百計地避免各種無形的浪費(精神財富的浪費)。因為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精神財富,如果其效用都充分發揮出來的話,我們這個世界遠比現在的美好。

富豪之所以成為富豪,當中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或許從他們身上,可以得一些啟發。在曆史上,有很多商人用盡各種招數,讓產品成功跑出。

招數1:聲東擊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可口可樂並沒甚麼知名度,但大戰爆發後,其主席伍德拉夫(robert woodruff)決定實施“愛國愛和平促銷”戰術。他冒著炮火將可口可樂運往各戰區,士兵隻需花5美分就可買到1瓶,很多人不明白伍德拉夫為何做這種冒險又賠錢的買賣。

可口可樂藉此建立愛國愛和平的形象,聲名大振,成了美國的象征和國際名牌。世界各地的定單如雪片飛至,轉眼間公司向世界各地發售50億瓶可口可樂。

伍德拉夫正是運用了聲東擊西之計,名為愛國愛和平,實則是借戰爭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拓銷路。

招數2: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

早在二戰結束時,負責累累的石川島造船廠挑選了土光敏夫擔任總經理。經分析國內外形勢後,他的結論是困難是暫時的,經濟複蘇必然會來臨;而經濟複蘇離不開石油,運輸石油又離不開油輪,油輪愈大則愈“經濟”。他決定組織全骨技術人員工建造20至30萬噸巨型油輪。

為了集思廣益,他還創辦內部刊物《石川島》,讓全廠員工隨意發表意見,並建立目標管理製度,最終將公司從生死邊緣拉回來。

招數3:從小處找機會

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對於利潤小的鉛筆生意一樣十分重視。一次,他到蘇聯訪問,發現鉛筆很貴,就知道這裏的製鉛筆業落後,而當時蘇聯有1億多人口,加上政府鼓勵學習,鉛筆用量相當驚人。哈默回國後就馬上展開生產鉛筆計劃,年產量1億,出口蘇聯,他因而賺取了一鉛筆財富。

招數4:懂得節省

成功的商人,善於開源也很會節流。美孚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視察1間工廠時,發現每隻5加侖火油罐用40滴焊料封裝,他建議工人試用39滴封幾個,後來證實用38滴也可封好。從此,38滴成了美孚工廠的規格。

以後每當有人談起此事,他也自豪的說:“一大筆錢全都是我這樣省出來的。”

致富的藝術大部份是以節儉聚成,所有的人對於獲取錢財,並不具有相同的本領,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權去實行這個優美的道德。

一個人如果希望出人頭地,必須在他的業務中也有先走一著的特點。一個人如果把那些應該在早上辦理的事,移到下午去辦,那不但是不良的管理,並且也是一種懶惰的性情。

要節省可以按照下列的方法去舉一反三:

一、當你要做新衣服的時候,仔細地查看一下你的舊衣服,看看它們是否能夠經過修補以後再穿一年。記住在衣服上有一個補綴,而在衣袋多一點錢是更有利的。

二、當你要賣鑽戒、手鐲或別種零碎東西的時候,你不妨暫時忘懷(像你忘記你所懊悔的事一樣),過一年再說,這可以免除你後來的懊悔。

三、如果你現在每天要喝酒,每日兩次,那末在今後的一年之中,每天隻飲一次。如果現在每天飲一次,那末在今後的一年中,每隔一天飲一次。

如果你現在每星期飲一次,那末在今後的一年中,每隔一星期飲一次。隻要使次數減少以後,並不增加所飲的量,你就可以減省一半的費用。

節儉未必會富裕,但不節儉肯定富裕不了

要致富,最關鍵的要素,必須要累積“原始資本”,也就是俗稱的第一桶金。而在累積第一桶金時,所有的專家都一致指出——“節儉是關鍵”。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也就有了“節儉”的說法。?一旦人們覺得該為明天以及今天做必要準備的時候,節儉就產生了。換句話說,在貨幣出現之前,節儉的觀念就已存在很久了。節儉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並促進個人的幸福,而政治經濟產生的目的則在於創造和增進國家財富。財富,是通過勞動獲得的,也是個人以及公眾財富共同的來源。儲蓄和資本積累是財富保值的手段,而要想增加它,主要得靠人們的勤勞和努力。

看現在的報紙,經常會看到“理財熱”三個字跳出來,顯示如今理財品種的豐富和市民對於理財需求的渴望。這是好現象。中國社會在過去幾年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許多人變“富”了。但是“理富”或“理財”卻一直跟不上來。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想的,絕大多數隻是“多賺”一些錢,卻很少想到,現在的財富怎樣才可以在未來“變多”一點,使得五年、十年以後可享受更優質的生活呢?

所有的人,沒有不想改善生活或生財致富的,也有很多的專家提供教大家如何迅速致富的書,然而有時候不少人反而感覺無所適從。

要致富,最關鍵的要素,必須要累積“原始資本”,也就是俗稱的第一桶金。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很多人卻還不太清楚,1萬元變成100萬元,和100萬元變成199萬元,同樣是增加99萬元,其中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由1萬元變成100萬元,在五年內至少每年要增長1.5倍才可達成;但反過來看,如果你有100萬元,每年隻要賺14.8%,五年後即可增至199萬元。

當然,許多人可能經曆過上海認股權證翻番和前幾年房市上漲的幸福時光,會覺得第一桶金來得比較容易。但是,這隻是絕大多數人可遇不可求的個案而已,曆史重複的幾率實在太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