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副真誠而親切的筆墨(代序)(1 / 1)

岑桑

兩年多前,《廣州日報》舉辦“我的娛樂生活”征文活動,要選出一批佳作,我是那次征文活動的評獎委員之一。讀過征文,對其中的《母子聊天樂》一篇印象深刻,於是投了它一票。這篇文章後來獲獎了。頒獎會上,認識了這篇散文的作者宋曉琪,覺得文如其人:熱情、真誠、樸實無華。

年紀大了,要記住一樣東西不容易。讀過一篇文章,能長久記得住的更是少有。《母子聊天樂》卻讓我給牢牢記住了;不能說它已寫得很優美動人、很精彩雋永,然而它無疑是頗具魅力的。它的魅力來自真實、自然。作者不加矯飾地把自己與兒子的幾次對話如實敘說了,活脫脫地寫出了溫馨的親子之情,寫出了兒子幼年時代的天真,少年時代的好奇和漸趨成熟,讀來令人深感真誠而親切,因為那裏麵確實洋溢著來自生活的情趣。正是那真誠而親切之感,使我把它牢牢記住了的。

近幾年來,不斷從報刊上讀到宋曉琪的新作。如果以體裁歸類,它們大都可以說是雜感或小品。然而不管說是什麼,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員。它們都寫得那麼精致,那麼瀟灑,一篇篇都離不開真誠而親切的原色,隱隱然打上了作者自己特有的印記。

我特別喜歡宋曉琪從一個女性的角度所發的一些議論。這一類短小精悍的議論,在她眾多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小的。《美麗到永遠》應算是其中精彩的一篇。這篇千字文以十分質樸的文字和言簡意賅的說理,把女人的“漂亮”和“美麗”這兩個理應不同的概念,說得涇渭分明不過了。她說:“漂亮是爹媽給的”,而“美麗則體現了女人多方麵的綜合素質和整體形象”。如此概括,自然是容易做到的,而這篇文章並沒有止於扼要地區分開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進一步作了深入的闡釋:“先天不足可以後天彌補,芳齡不再可以氣質補,這就向每個女人展示了一條可能達到美麗的道路。”這樣的一段話說得多好哇:“美麗的女人也會老,也會步履蹣跚、老態龍鍾,但隻要她善良依舊,溫柔依舊,聰慧依舊,端莊依舊,魅力也就會依舊。”真的,正如作者在文末說的那樣,“女人不可能個個漂亮,卻應該而且可以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美麗到永遠”!在古老中國殘廢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封建禮教的束縛之下,中國婦女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受到過可怕的摧殘。加於她們雙腳上和精神上的纏足布雖已鬆解了一個世紀,但是她們精神畸變的痕跡至今猶存。宋曉琪一係列關於女人的議論,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於談天說地間向自己的同性同胞呼喚自強自重,呼喚自立自愛,呼喚昂首挺胸的獨立人格,這種努力無疑是很有意思的。

兒子在宋曉琪心中的分量很重,她用了許多篇幅去描寫兒子的成長曆程和她那個三口之家的天倫之樂。可貴的是她並沒有流於一般的自然主義的描寫,並沒有滿足於僅僅展示一種生活情趣;而是通過那許多看似平淡的描寫,去表現一個負責任的母親怎樣無時無刻地關懷孩子的成長,怎樣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的機會。對於天下父母來說,那都是值得一讀的教育詩篇。

寫家,寫女人世界,寫生活風景,是宋曉琪駕輕就熟的本事。她也寫大千世界,寫人生百態,有些筆墨也寫得幽默,寫得耐人尋味。例如有道“無官一身輕”,她卻寫了《有官一身輕》。——老同學們聚會,當了“官”的,在羨慕和尊敬的目光之下飄飄然;“小小老百姓”們卻自慚形穢,精神負擔沉甸甸的。這不是“有官一身輕”是什麼?宋曉琪的調侃,是對官本位這種令人惡心的社會現象辛辣的揶揄,讀之令人不禁莞爾一笑。又如親密莫如夫妻,大家都認為夫妻之間不要存在著隱私,她在《讓心海藏個小秘密》裏卻主張有一點兒隱私不要緊,“隻是不要發酵膨脹漚出心病來,最好能自我保存,自我化解,自我消失。平時占據心海一角,平靜無大波。”她肯定是不大相信有人從不曾有過一丁點兒隱私的,所以她接著說道:“真要能那樣固然坦誠、透明到家了,但人生又似乎少了點波折和情趣。”這才是真正的坦誠、和透明呢!我是深信隻有具有坦誠和透明的襟懷,才能寫出這樣的一番話來的。

宋曉琪還寫有一批人物專訪和與她的職業有關的散記,都寫得活潑和灑脫。經過篩選,她把近兩、三年的各類文字編輯成書,取名《美麗到永遠》。文稿付梓前,她交給我讀了。讀後得出了上述印象。我為她出版的第二個集子高興。這是她在文學之途上跨上一個新的台階之前的一次總結。我恒以為文章以真為上乘。宋曉琪的文字貴乎真,貴乎親切、坦誠。願她能珍惜自己這樣的一副筆墨。我相信這樣的一副筆墨隻能是來自一副同樣的心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