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揭開“冥想”的神秘麵紗(1 / 3)

人類一直以來有一個基本的注意力紊亂的缺陷,隻是在近幾年,西方精神病專家才認識到這種現象,而冥想成為了解決這一缺陷的最好的方法。

——伊爾文大學研究精神病、哲學和人類學的教授羅傑·沃爾什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會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采取某些身體姿勢(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冥想是一門意境藝術,從嚴格意義上講,冥想是一種感覺範疇的理念,隻有個體通過實際體驗才可以真正理解。

冥想並非新生事物,它已經存在了好幾千年。在過去,人們一直把冥想看成是宗教中的一種神秘儀式,並沒有多少人去嚐試練習。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們開始對冥想進行正式的研究。首先,印度有一個叫B。K。阿蘭德的研究者發現,冥想者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以至於能夠讓自己陷入仿佛沉睡的狀態之中,即使是用溫度非常高的物品刺激他們皮膚,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冥想者果真睡著了嗎?1967年,哈佛醫學院教授赫伯特·貝森專門進行了實驗。他發現,冥想者冥想時吸收的氧氣比平時少了17%,每分鍾的心跳頻率也少了三次,腦波也有所變化。而這些都是人們在睡覺時的反應,但是冥想者其實並沒有真的睡著。為了進一步找出其中的原理,199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神經學教授安德魯·紐伯格在實驗中發現,冥想者的大腦在冥想時並沒有關閉,隻是大腦頂葉使冥想者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感覺,即大腦頂葉阻止了信息進入的控製方位和時間。這一係列研究都證明:冥想者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一研究成果意味著可以解決人類一直以來存在的一種注意力紊亂的缺陷。

正是這種心靈自律行為,它可以使意識在十分清醒的狀態下,讓潛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冥想能提高我們潛在意識的力量。具體地說就是可以讓我們的左腦平靜下來,讓意識自主地去聽右腦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腦波會自然的轉成α波。當腦波呈現為α波時(特別是中間α波),想象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地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的感覺。比如有位女士為照顧她患病的丈夫而操勞終日,每當夜深入靜時,她總感到整個人像散了架似的。自從練習冥想之後,整個人煥然一新,精力旺盛。還有一位女士是為了治療偏頭痛而練習,當她堅持一段時間後,感覺渾身舒服,睡眠也好了。對於女性來說,來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很大,來自內心的焦躁、委屈和煩惱也很多,練習冥想就可以擺脫這些煩惱,放鬆心情。

其實,大多數時間我們處於過去或未來之中,但是快樂與親近隻發生在現在。在當今年代,我們的心意很容易受到波動:親情、愛情、友情帶給我們的喜與憂;學習、工作、升遷降職帶給我們的躁動;還有那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引起的恐慌……我們有很多理由認為自己不能冥想,比如太忙、太愛分心、太難,其實,冥想完全可以讓你停止意識以外的一切活動,從而達到“忘我之境”。

事實上,冥想除了解決人類注意力紊亂的缺陷,還有幫助人們減輕壓力的作用。通過對冥想者大腦的掃描可以知道:有規律地冥想,可以調節大腦神經,讓處於壓力下的大腦得到放鬆。因此,冥想者比一般人更容易達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一些大腦神經係統專家利用複雜的成像技術做測試,得出的結論更是讓人激動:在深度冥想中,大腦如同身體一樣會經曆微妙的變化,冥想可以訓練頭腦,重新改造大腦。許多醫學研究還證明,冥想可以預防冠心病、前列腺疾病、高血壓的發生,還可以防止或減輕像心髒病、艾滋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所產生的疼痛,同時可以提高人們的免疫力。有研究者表示,冥想者的技術越高,他的免疫係統的功能就越好。已經有研究證明,愛冥想的女性患上乳腺疾病的機率非常小。

冥想所具有的神奇作用讓很多人都誤以為練習冥想是一件很困難、很複雜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冥想應該是去叢林深處的某個僻靜地,然後點著薰香,像宗教人士那樣盤腿而坐,而且坐的時間非常長。其實不然,冥想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公園的草地上、寬敞的室內場館中,或者舒適的椅子上,都是適合冥想的場所。冥想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坐禪的冥想、站立姿勢的冥想、舞蹈式的冥想,祈禱和讀經也是冥想的一種。除此之外,休閑式冥想(直坐或稍微向下斜躺在座椅上)、慢走式冥想(剛開始每步都走得相當慢,之後就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步伐)、超然冥想(反複重複一個梵語音節)、音樂冥想(閉上眼睛隨著音樂進入寧靜的狀態),等等。冥想所需要的時間也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從幾分鍾到一個小時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