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官場上的發跡上位規律大致相同。古人賴以發跡的秘密,後人同樣可以應用,它們並沒有因為時光的變化而有太多的改變,最多隻是表麵的不同,骨子裏還是一樣的。
從曆史的結果來看,後世都是從前人的足跡走過來的。僅以官場來論,其中許多事基本相同,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人們通常在極短的時間裏學到許多東西,在稍長一點的時間裏學到一些東西,而在較長的時間裏什麼也學不到,因為現在發生的都是以前曾經發生的。曆史,有時似乎是在輪回,隻不過換了一層外衣而已。
有一首古謠雲:古往今來,官場都是既有聚光燈下大放異彩的榮耀,也有千尺水中觸礁沉船的危險,有萬人之上一呼百應的顯赫,也有中箭落馬被踩成肉醬的慘狀。自古仕途有夷有險,運來則加官晉爵,運去則身敗名裂,有多少宦海茫茫真可怕,那風波陡起天來大。單聽得轎兒前唱道喧嘩,可知那心兒裏亂如麻,到頭來空傾軋。霎時間墜缺錦上添花,驀地裏被嚴參落馬。
這首古謠中,形象地描繪出了官場這個特殊舞台上驚心動魄、變幻莫測的劇情變化。無論是各路武林高手,還是四方三教九流,躋身官場,不能沒有幾手絕招。
這絕招很大一部分就是上位術,正是通今古的。我曾經研究過古人寫過的一些官場書籍,最大的發現是,古今官場在某種程度上是差不多的。清代以前形形色色的官場教科書,不論寫於何種年代,後代也都有他們的影子。
比如,《官場現形記》裏講過一個類似故事。說是一名知府想編寫一部《官學分類大成》的書,以作為今後當官升官的指導。其手下人趕緊給他出主意說,何必勞神費力自己動手去編呢?隨便到書鋪裏買一本《官場要則》,保證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果然,知府大人派手下買來一本《官場要則》,通讀一遍,不禁大為感歎:這樣的書真好,隻要把它讀熟,將來出去做官,自然無往而不利。這位知府覺得那本《官場要則》古今通用,其實我又何嚐不覺得上位術有些古今相通之理。
正是因為看到上位術古今通用,而且規律大抵相同,所以研究發跡上位術是很有意思的。以時機這個問題來說,雖然古今中外每一個人發跡上位的場景不同,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得掌握發跡上位的時機。在恰當的時機出手,才能把資源利用到最充分,效果收獲得最滿意,然後自然而然發跡上位。
一個人要發跡上位必須具有一定的時機,沒有一定的時機,任何人都可能難以嶄露頭角,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登上曆史舞台。要想讓人喝彩,你得先登上公認的舞台或自創一個舞台。所以時機對於一個想要發跡上位有所作為的正直之士,或者想要發跡上位有所享樂的邪門之人,是同等重要的。古代人人知道皇帝是天下老大,皇帝人人想當。可如果不得其時,當皇帝也不是什麼好事。東漢末年漢家的皇帝無一得善終,他們都是強者手中的棋子,個個都是在受軍閥擺布、欺淩和驚嚇中草草度過皇帝生涯的。因此諸如曹操、孫權這些人也都聰明得不當皇帝,以免成為天下人欲共誅之的對象。隻有袁術那樣缺乏頭腦的人才冒天下之大不韙。蠢人之所以蠢,有時就在於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做什麼事需要什麼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