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
梵高的向日葵,歐舒丹的熏衣草,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馬瑟巴紐的愛戀時光……這些真假參半圖文並茂的背景,統統團聚在充沛陽光下的露天咖啡座裏。然後,夕陽遠去夜色溫柔,淩波流光的葡萄酒,又是另一番微醺的意味。
關於南部法國,關於普羅旺斯,關於蔚藍海岸,你我已經太熟悉了。不管是否曾經到訪過,你我都已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閉上眼睛就仿佛聽得見集市裏嗡嗡的人聲、看得見庭院裏幽幽的樹陰。然而,也正如你我手邊擁有的那些自己拍攝、別人描述的“明信片”,我們自認為爛熟於心的南部法國,依然停留在到此一遊的皮毛之上,並沒能真正反映出那裏所給予遊客的獨特印象。
從法國的首都巴黎出發,乘國內航線飛往阿維尼翁、尼斯、戛納;或者乘高速火車GTV過裏昂之後;又或者,從意大利的熱納亞出發坐國際列車出文蒂米埃利進入裏維埃拉,就算來到了南部法國。如果給世界各國的旅遊景點分類,不外有兩種,一種是刻意給“外國人玩的”,另一種則是純粹給“自家人消受的”。南部法國,卻是除了倫敦、巴黎這種超級城市之外,極少數外國人、自家人通吃的“小地方”。每年夏天,浩浩蕩蕩的遊客隊伍,由法國人民領銜、全世界各國人民熱情參與,除了“壯觀”一詞,難以形容。
在數之不盡的旅遊聖地中,有些地方以古跡聞名,有些地方以風光取勝,有些地方以時尚興旺,而南部法國則因“生活”立足。不是說,別處沒有生活;也不是說,南部法國沒有古跡名勝沒有山水風光沒有錦衣美服。事實上,南部法國是地中海文明的遺珠尚存,曆史傳承悠久而且完整。此地,不僅有羅馬古城,還有中世紀教皇;不僅有文藝複興的濫觴,還有現代藝術的經典;不僅有名家,還有明星;不僅有美酒,還有佳肴;至於自然風光,大師們以此地為對象創作的繪畫傑作、小說範本都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山水古跡、名人餘韻、文學藝術都不足以讓南部法國成就它今日在遊客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真正對蜂湧而至的異鄉客構成吸引力的,其實是這裏的日常生活浮世歲月。日複一日的三餐飲食,年複一年的耕耘勞作,春風秋雨門寧廊闊,寒冬酷暑人情冷暖……這一切的日常生活,本都注定發生在遊客視線不能抵達的私人宅第,步履匆忙的遊客無須顧及也似乎不必顧及。偏偏,它在南部法國,成為遊客到此尋訪的目的,或者說,成為遊客離開此地之後不易忘卻的記憶。
這裏不是可以獵奇的原始部落,也未必真是值得四海效仿的楷模。
那麼,是因為馬瑟巴紐法國式的浪漫記憶,還是彼得梅爾英國式的譏誚調侃?是濃鬱陽光的魅力,還是葡萄酒、熏衣草的醉人氣味?是自然的眷顧,還是人文的結晶?是居民的柔軟,還是遊客的貢獻?
是,卻又不是。
究竟,這一處的日常生活,與別一處有何不同?如果不同,它不同在哪裏?如果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又為什麼它會對包括你我在內的那麼多人構成吸引?
這一切,隻要是個遊客,即使日日走在南部法國的小街小巷,也未必能真正獲得答案。唯有叩開那些住家的大門,走進或深或淺的庭院,看這屋裏的人如同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如何低飲淺酢、如何居家享樂,才可能窺得究竟。
當然,沒有多少遊客有緣叩開那些緊閉的門扉,沒有多少當地人會輕易讓遊客登堂入室,更進一步允許他參觀自己最私密的領地。而這,就是本書奉獻給讀者的最好理由。它帶你進入南法人家,看他們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