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 愛自己的鄰人,培養孩子幫助別人的習慣(1 / 2)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能夠經常幫助別人,鄰裏之間能夠和諧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鄰人。

猶太人認為,愛你的鄰人如同愛你自己一樣,在孩子小的時候,猶太父母就會對孩子們貫穿對鄰人之間的愛要無條件。這時,他們就會對孩子講述在洛克菲勒的孫子戴維?洛克菲勒的傳記中一段關於愛鄰人的敘述。文章說:

“父親最喜歡的《新約》故事之一是‘行善的人’的寓言。大多數人都熟悉這個故事:一個人在偏僻的路上遭到襲擊,被毆打、洗劫,奄奄一息,但是過路的很多人都視而不見,直到一個行善的人——他所屬的一幫人在聖經時期被認為是不可信的危險之徒——停下腳步施以援手,救了那個人的命。”

“你的鄰居是誰?你對他負有什麼義務?這是故事的要點。對於父親來說,其中的道德觀念十分清晰:所有人都是你的鄰居。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每天早晨早飯前的祈禱中,父親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這一點:你必須像愛你自己那樣愛你的鄰居。行善的人的故事——也就是夏加爾在波坎蒂克山的聯合教堂為紀念父親而為百葉窗選擇的主題——是父親一生的象征,在激勵他做善事。對於他來說,作慈善事業就是當個好鄰居。”

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正如愛鄰人,鄰人也會愛你一樣,每個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自己的鄰人。

在人們的意念之中,猶太人以善於經商而聞名於世。但猶太人追求商業並不是僅為賺了錢就好。猶太人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一種流浪民族的智慧。在猶太人的教育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話“因為你是個猶太人,所以要獲得成功就必須付出常人一倍以上的努力”。因此,猶太父母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付出更多才會有更多的回報,他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像愛自己那樣愛自己的鄰人。

“要像愛自己那樣愛你的鄰人”是猶太人做人處世的準則,他是來教導人們要愛別人和對社會要有奉獻的精神。他們認為,自己和鄰人的樣子都是上帝形象的具體存在,因此必須互相尊敬。在猶太教中,人的生命是上帝給予的,最終也由上帝來決定是否收回。如果在沒有征得上帝的同意後,人是不能擅自選擇死的,所以,在猶太人中間的自殺率就偏低。

雖然猶太人的經曆了長達2000多年的流浪生活,但他們還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民族的自覺性和主題性,並保存著民族整體的生命。因為民族這個共同體不消滅,新一代就會繼承和發展前輩的精神,實現精神的不滅。因為他們堅信,“命運就在腳下,人的雙腳會導引著他走向他想要去的地方”,為了獲得成功,你就必須要抱有堅定的信心。

要像愛自己那樣愛自己的鄰人,這可以說是猶太商人經商成功的秘訣,猶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也比較注重這方麵的教育。

例如,猶太人商人,全球零售商沃爾瑪在這一方麵做得就非常有準則。“當愛你的鄰人”,這個古老的聖訓在沃爾瑪非常強調一句必須遵循的工作準則,

某家公司的一位培訓師,他也是一個猶太人,他經常對別人說:“我經常要給公司內外的客戶做培訓,講解我設計的方案。我從來不會千篇一律地講解方案,我想到的是客戶的特性和感受。我認為,麵對不同層級、不同經驗背景、不同工作崗位、不同性情愛好的客戶群,他們理解與接受培訓內容的關注點與程度都不相同,因此盡管有時培訓的場次多、內容多、客戶的要求也多,但每次我都盡量將講義做得不拘一格,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邏輯結構,我想這是一名優秀谘詢師必須考慮並且應該做到的。”由此看出,這位培訓師就是一個充滿著愛心的人,憑著自己的那顆愛心,從此,他給客戶提供服務也就是那麼的周到、細致和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