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 孝道教育,猶太家教注重從小抓起(1 / 2)

在我國孝順作為一種美德代代相傳。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說明他有一顆善良仁愛之心。有了這樣美好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

孝道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猶太人也把孝道作為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注重從小抓起。大部分猶太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時,會給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代以色列一個叫戴馬的鎮上,住著一個猶太人,他擁有一塊價值不菲的鑽石。正巧有個拉比想用這顆鑽石來裝飾聖殿,於是,他就帶了很多金幣去找這個猶太人。當拉比找到猶太人就告訴他自己想用金幣來交換鑽石,猶太人很快就答應了。

當拉比和猶太人到家中取鑽石的時候才發現,存放鑽石的金庫鑰匙放在了猶太人父親的枕頭下。剛好猶太人的父親又正在熟睡,於是猶太人對拉比說:“我不想吵醒我的父親,所以,鑽石就不能賣給你了。”

拉比不但沒有因為猶太人的反悔而責怪他,反而因為他不願吵醒父親而放棄賺錢的機會,而誇獎了這個孝順的猶太人。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族中,當出現三代同堂的時候,中間的一代就會非常孝順,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懂得孝順父母和祖輩了。在這樣的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呈現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這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

很久以前,在一個家庭中,有一位老爺爺,由於年齡很大,他的雙腿已經不能動了,眼睛也看不清,耳朵也聽不見了。在吃飯的時候,因為他的牙齒都掉光了,所以飯菜常常會從他的嘴裏掉出來。為此他的兒子和兒媳婦便不再讓他上桌子,隻讓他在火爐邊吃飯。有一次,他們端了一碗飯給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點,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於是兒媳婦就開始責罵老人,說他把家裏的東西都弄壞了,摔碎了很多碗。她還說:“以後她要用大木盆給老人盛飯。”老人隻是歎了口氣,什麼話也沒說。

有一天,兒子和媳婦在家裏坐著,看見他們的兒子在地上擺弄一堆小木片玩。父親就問道:“兒子,你這是在做什麼?”兒子回答說:“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以後你和媽老了的時候,我好用這隻木盆給你們盛飯。”

夫妻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來,可又是那麼無奈,他們為自己那樣對待老人而感到羞愧。從那以後,他們又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並且細心地照顧老人家。小孩也因此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其實每個家長都深知孝順的道理,也都明白孝敬父母長輩是一種美德,可在教育孩子時往往忽略這方麵的內容。

孝順是人類最基本的美德,可有些人卻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當父母過世以後,才後悔當初的行為,內疚自責,但這些都已經於事無補。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及時把握機會,在父母還在身邊時好好孝順他們。身為子女應該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讓父母衣食住行沒有匱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給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樂,應該讓自己的父母以兒女為榮,這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