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1 / 1)

這篇文章的題目,原先叫做《每一天都美麗》。寫下這題目,心中就犯嘀咕,這不是有一點像時尚刊物上的那些旨在炫耀、不免有點煽情意味的篇名麼?而且,如今遍地泛濫的“美麗”,似乎專為那些年輕漂亮的女性所設,我們這些不“美麗”的人擅用了,是否有掠美之嫌?然而,我卻偏愛這個詞彙。我曾設想過用“充實”、“有意義”等來代替它,結果發現這麼一代替,就興味索然了。結果還是硬著頭皮用“美麗”。堅持到最後,我還是敵不過對於某些輿論的恐懼,退縮了,就改成了如今這樣子。但我還是要對我所喜歡的“美麗”做些解釋。

“每一天都美麗”,我這裏說的是我對生命的態度。基本觀點是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都不虛度,都不揮霍,都過得充實、有意義,特別是要讓自己感到快樂。人生是太短暫了,一般說來不過數十年的光景。數十年中,蒙昧而不識事的日子大抵近十年。從識字、求學到為謀生而苦鬥的日子,短的十年、長的(如讀碩士、博士)甚至要再加十年,視求學的學曆而定。這樣一來,不知不覺就到了“而立”之年,人生已近半了。此後的日子,成功者賞心樂事,失敗者顛沛流離。就全社會而言,成功者畢竟有限,而人生的失敗者或失意者卻比比皆是。在隨後的一多半歲月中,又有多少天災,又有多少人禍,疾病、戰爭、饑饉、喪亂,青春期的煩惱和仿徨,垂老時的孤獨和寂寞,還剩下多少日子,還留下多少給歡樂?還有多少用來裝點美麗?

人生是如此短暫,我們以為剛剛開始,而事實是,已經接近尾聲。正是因此,我們不能不對它倍加珍惜。我這人處世並不古板,卻也說不上灑脫。娛樂是有的,卻甚為節製。一般意味著無謂消磨生命的行為,我都慎行。不打牌,不下棋,不釣魚,也不打太極拳。原因說來可笑,因為這些活動節奏太慢。我喜歡快節奏的活動,因為節省時間。這些選擇,其標準很單純,就是珍惜時間,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有用的方麵。

人生美麗嗎?人生歡樂嗎?還是如佛家所言,人生是苦海無邊?要是貧病來侵,災難來襲,要是它們占領了生命的有限時光,人生有什麼樂事可言!但是換一個念頭,即想到何人無煩惱,何處無悲苦,我們活著,與其竟日愁眉苦臉,唉聲歎氣,不如換一種活法,讓每一天都高高興興地做事、並享受做事之後的快樂,豈不更好!我這些想法是否有點少不更事的幼稚呢,其實不然。

人生到了我如今的這個年齡,應該是進入有些徹悟的階段了。我們從來處來,我們還要向去處去,這是上天的安排,是上自帝王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人能例外的。從達觀一點的角度看,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也許所有的終點都不美,然而,我們卻有可能把過程這一道弧線畫得盡量地美麗。我們不能掌握死,我們卻有可能掌握生。行進著,奮鬥著,追求著,而且,不到該停歇的絕不停歇,我以為,這就是美麗。一旦風暴來襲,同樣堅定地站立著,以自己有限的力量,去抵禦那可能是無限的強大,抵禦了,即使未能成功,這過程依然美麗。這就是我所謂的“每一天都美麗”的最初始的含義。

對於社會群體中的每一個人來說,他們地位不同,工作分工不同,各自的處境也不同,因此,他們的甘苦憂樂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是畢生春風得意,有的人可能是終生困頓潦倒,有的人則可能是平平淡淡,無可言說〕就我個人而言,童年貧寒,少年戰亂,青年艱難,中年沉陷,中年以後才開始由自己選擇的人生。說苦難,比起那些家破人亡的人來,我的一生是平淡的;說成就,比起那些轟轟烈烈的人來,我的一生也是平淡的這些,若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都不會是美麗的。那麼,憑什麼我要這樣地堅持!

回到開始的話題上麵來,既然那一切並不美麗,為什麼還要如此這般地用這個“犯忌”的詞彙呢?這就是我要通過這種講述,告訴那些我認識的,以及我不認識、卻關心我的人們,告訴他們我對於生命的一種非常簡單的態度:也許那一切並不美麗,然而,我卻要以良好的心情去對待它。隻要我活著,我就要讓自己覺得每一天都是這樣地美好。其實這種姿態並不高,隻是一種觀念而已,和人生觀等等根本扯不上邊概而言之簡而言之,就是,我以為,而且我確認、生命本身也許並不美麗,但我希望,而且我努力,把這一道弧線畫得充實、健康、而且美麗!我要強調地是,希望是每一天!美麗每一天,也平常每一天。

2002年9月1日於北京大學暢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