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2 / 2)

這位媽媽覺得自己是那種總能夠給孩子鼓勵的父母,認為兒子沒拿到100分流淚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她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激勵很有效。其實,這也是一種不正確的教育方式。這位媽媽及她的家人那種共同的“滿分癖好”,在學習動機上會給孩子誤導,而他們對考出滿分後的種種許諾,看似和藹,實則粗暴,沒有多少激勵作用,卻給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隻有在科學地看待孩子的考試分數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根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意見,父母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對孩子要擇善讚賞。父母要在孩子的試卷中盡量尋找一些可以稱讚的“成就”。即使孩子考試成績不及格,甚至很差,也應克製情緒,切莫動怒生氣,要耐心細致地在試卷中去“發掘”一些可以稱讚的“成就”。相對而言,隻要父母有耐心,仔細去“發掘”,總還是可以在分數很低的試卷中“發掘”到“成就”的。一旦“發掘”到“成就”,就要抓住“成就”積極讚賞、鼓勵。

和孩子一起探查原因。父母應與孩子一起探查某些科目成績欠佳的原因,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你能否解釋某一科目成績低落的原因”“是否經常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該科目在學習上是否有困難”等等。在追查原因的過程中,父母要態度和藹,使孩子敢說真話,不作搪塞性回答。一方麵,父母要堅持深入地追究,直至孩子能說出真正的原因為止。另一方麵,父母要謹記不要發怒,不要責備孩子。

讓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父母在查問原因的過程中,不要接受孩子的“我不知道”這種回答,要讓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所謂合理的解釋,就是指孩子說出了導致成績低下的真正原因。當然,在這些原因中,包括了正麵的和反麵的。比如功課太艱深,力量達不到,是屬於正麵的;而自己懶散和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等,則是反麵的。當孩子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之後,父母一方麵要求孩子提出改進的方法和今後應該采取的行動;另一方麵,要讓孩子提出有何需要協助的要求,父母應該想方設法切實地給予滿足。

引導孩子對試卷進行分析總結。要讓孩子明白,考試絕非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而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的起點。考試後,要引導孩子認真反思,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教訓,找出知識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鞏固、深化記憶。比如,對於做錯的試題要想一想是如何做錯的,找到答案先把錯誤改正過來等。這樣,既可以在考好的基礎上再次拔高,還可以找出錯誤的原因下次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