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間安排要合理。這裏說的學習時間是指,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常規學習時間就是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支配的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鑽研,開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自由學習時間應當成為製訂學習計劃的重點部分,一旦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將會給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極大的好處。所以,孩子應當努力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全麵考慮生活的平衡。製定學習計劃不能隻考慮學習而不顧其他。其實,學習知識一天生活中的一個方麵,其他活動對學習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製定學習計劃時,必須全麵考慮。既要使學習在一天中占首位,又要使學習同其他活動協調起來。換言之,在一天的作息時間表裏既要有吃飯、睡覺、上課、下課活動的時間,也要有休息、娛樂的閑暇時間,還要留出與同學、朋友、家人聊天及聽廣播、看電視等時間。總之,一天的活動要多樣化,各種活動都應該適時且協調地進行。有規律而充實的生活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
計劃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計劃不應絕對不變,根據實際情況和執行計劃中的體會應允許有些變動。比如,某天孩子因參加校運動會覺得身體非常疲憊,那就應該及時改變計劃讓孩子早早去休息。如果單純為了執行計劃,硬要孩子不做完十道題就不準睡覺,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低下,還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計劃既要有靈活性,又必須以基本不變為原則,這樣才有利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倘若把什麼情況都看成是例外,隨便改變計劃,就難以養成習慣。因此,在一開始製定計劃時就要考慮留有餘地,計劃一旦訂好之後,就盡可能不要變動。
檢查按計劃執行的效果。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教導孩子檢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檢查的內容一般包括計劃提出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是不是基本按計劃去做?學習效果如何?沒有完成計劃的原因?什麼地方安排太緊?什麼地方安排太鬆?通過檢查後,再修訂學習計劃,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寫日記時,一定要把一天學習計劃完成的情況認真記錄下來,以利改進。
計劃通過實施才有意義和價值。在幫助孩子製訂好學習計劃後,父母還應經常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定期檢查孩子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孩子調整學習計劃。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不折不扣地執行著一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的孩子,他的學習一定是卓有成效的,他的學習一定是優秀的,他的父母一定是輕鬆、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