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克服上課走神的毛病(1 / 1)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活動都在課堂上進行,而上課集中精力聽講是學好功課的關鍵。但在課堂上,許多孩子思想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即所說的“走神”。

語文老師正在講《散步》,抑揚頓挫的語調還是不能換回李聰的思緒。同桌王翔看李聰那副呆樣,就知道他又走神了。王翔扯扯李聰的衣角,李聰也沒有什麼反應。王翔又用力拽了一下,李聰這才回過頭:“怎麼了?”王翔小聲說:“我問你呢。怎麼一直發呆?”李聰吐著舌頭說:“剛才又走神了。正想起《萍蹤俠影》裏雙劍合璧的精彩場麵呢。”王翔斜著眼睛看他一眼:“小心又被老師發現。”

李聰想起自己上回,也是上課走神,當時自己正看《城市獵人》。上課鈴響了,後來上課的時候就一直想著《城市獵人》下一篇是什麼情節。結果就“出事”了。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連問題是什麼都沒聽見。向王翔求救,誰知道王翔也開小差了,愛莫能助。李聰想想心裏有些發朮。王翔又扯他一下:“幹嘛?又想什麼?”李聰幹淨收拾心情聽講了。

上課走神是目前好多小學生麵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劉它不僅影響孩子當前的學習成績、個性培養和習慣養成,刄還關係到孩子未來的人生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凩小學生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有50%是通過聽講本身獲取的。刦除此以外,氹還包括課堂上和老師的目光語言交流、課堂上的小組活動等。鳧所以上課時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會使孩子無法認真聽取老師所講的知識,刕不能聽取老師所講的知識,凹不能通過聽講獲取信息。

凚有的孩子在說起自己走神時,常常把原因歸於老師,說老師上課沒有激情,講課內容太過枯燥,或者說授課方法不好。這種情況也不排除,但不能否認的是,孩子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孩子對所學學科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對所學學科不感興趣;對老師所要講的內容比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不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等。

為了克服孩子上課“走神”的毛病,父母應指導孩子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教導孩子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在學習某門功課或完成某科作業時,必須對學習的目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每弄懂一個問題、做好一道題,都是在向成功之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由此來提高自覺性、加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堅持這樣做,即使注意力一時分散了,也會立刻引起自我警覺,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攏回來。

引導孩子進行情境想象。無論多麼愛走神的孩子,當參加重要的考試或競賽時,他也會盡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發揮出最佳水平。因此,可以讓孩子在每次上課和做作業時想象自己是在參加某次大考或競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效率,這樣可以使自己真正緊張起來,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著名數學家楊樂所說:“平時做作業像考試一樣認真,考試時就能像做作業一樣輕鬆。”

注意克服內部和外部的幹擾因素。刅聽課其實是一種能力,刀好多孩子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凧效率不高,凪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某些能力存在缺失,凒而這些能力中,凓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注意力。所以,聽課時要避免自己注意力分散,排除幹擾。注意力分散與內外幹擾有關。外部幹擾,主要是指無關的聲音、分心的視覺刺激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等等;內部幹擾,主要是指疲勞、疾病、與學習無關的思想情緒等。克服內部幹擾,除了培養正確的思想、情感外,還要積極鍛煉身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腦過度、防止身心過度疲勞等。克服外部幹擾,除了要盡力避免影響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學習時把桌麵上的報刊雜誌收掉、自習課不聽收錄機等,還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意誌力,培養“亂中求靜”的本領,使注意力能夠始終高度集中。

使孩子的學習活動多樣化。一個人如果一直單調地做某件事情的話,往往容易讓人分散注意力或降低注意效率,使人易感疲勞,甚至昏昏欲睡。多樣化的活動最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使人精神奕奕。因此,在學習中,要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使其豐富多彩。比方,把看、讀、寫、做等活動交替進行,使大腦相應的工作區得到轉換和調節,保持注意的穩定性與集中。

請同學幫忙進行監督。有些孩子本身克製力較弱,或者有時自己走神但是不能注意到,這時隻能借助外界的力量。可以請同桌或者和自己鄰近的同學,一旦發現你出現發呆走神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把你喚回。這種方法很有效,一般同學提醒之後,都能使走神的孩子注意力回到課堂上來。要不然有些科目邏輯性很強,比如數學,上課中斷往往就較難接下去,對於保持課堂高效率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