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預習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強化,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提高預習的效果呢?
首先,對預習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的孩子對預習缺乏認識,每天疲於應付作業,所以會說:“作業太多,沒有時間提前看書!”缺乏自信的孩子認為:“老師沒有講過,所以看不懂!”還有怕麻煩善找借口的孩子會說:“都預習了,還上老師的課有什麼用?”由於對預習的偏見、忽視以及方法上的不當,也就直接影響預習的效果。
如果沒有從一件事情中深刻體驗到好處的話,這種事情就會得不到強化和鞏固。如果對預習的方法、意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且能更規範地開展預習,使預習成為學習的習慣,對孩子學習產生很大的促進後,預習的行為也就容易得到鞏固和繼續。
其次,合理安排預習的科目。現在的孩子學習科目繁多,如果在預習的時候沒有計劃的把所有的科目都加以預習,肯定會出現疲憊、時間不夠、預習質量難以保證等一係列的現象。所以,預習前必須解決好安排預習科目的問題。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需要用同樣的精力來預習的,一定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於自己擅長的科目來說,隻需花一少部分的精力就可以達到預習的效果,而對於那些自己感到吃力的科目,就必須集中精力來預習。
另外,在安排預習科目順序的時候,可以按照難易程度的不同來搭配不同的科目,也可以注意文理的搭配。因為人的大腦在連續做同一件工作一段時間後,很容易會造成腦力疲勞。適當的調節,不僅可以減少腦部疲勞,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預習的效率。
第三,合理安排預習的時間。課前預習所花費的時間要因人而異,對於學習較好的孩子,隻需花費少量的時間,因為他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很少遇到聽不懂,或者是不明白的情況,預習的目的隻是為了理清教材體係和聽課的條理。所以,抓住每節課的空當時間預習是對於學習較好的孩子應該應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對於學習較薄弱的孩子,預習應該更細致和深入一些,應在前一天就開始進行。
第四,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和疑點。預習時,一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要認真地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如果孩子在經過老師講解後,仍然對有些問題感到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最後,針對不同的學科采取不同的方法。預習時,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學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抓住不同的要點。比如,預習文科時,要把重點放在排除生字、生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風格上;預習理科時,要把重點放在數學的定理、定律、概念和原理上等等。
好的預習方法,可以讓孩子們在預習的時候避免盲目無頭緒的情況,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