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憤怒地指責:“沒有風,樹葉自己會掉嗎?你真笨,謎底就是風啊。”孩子號啕大哭。
單純麵對“樹上的葉子是怎麼掉到地上來的”這樣一個問題,隻要結果能夠使樹葉落下來,什麼辦法都不能算錯。“爬上樹摘”“用剪刀剪”孩子的這些答案看似很幼稚,但這隻是以成人的視角來看待,為什麼隻有“風吹掉落葉”才被認為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呢?即使真要科學、嚴密,首先這首詩就很不嚴密,因為認為風是葉落的根本原因本來就是不科學的。
但是父母卻常常對孩子這樣豐富多彩的想象力熟視無睹,反而錯誤地加以斥責。天長日久,孩子就會依賴於這樣的“標準”,不會再去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就更沒有想象力而言了。父母隻有善於保護和重視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才能促使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時候,他母親常給他講故事,但他母親講故事的方法比較獨特,總是在講到中途的時候停下來,留給小歌德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自己發揮想象,繼續說下去。這就很好地激發和保護了歌德的想象力。歌德後來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與他的想象力是分不開的。
日本著名某育兒專家主張:對孩子的教育要順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孩子的想象,無論他是怎樣怪癖離奇,本質上卻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權利。這是對孩子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那麼,如何保護孩子的天性,激活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增加孩子的知識和經驗。創造需要原材料,沒有相應的表象儲備,有關的新形象是創造不出來的。因此,作為父母應讓孩子從小盡可能地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接觸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以使孩子對盡可能多的事物產生基本的認識,在未來的想象活動中,使孩子擁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參與思維過程。
充分利用多種文學藝術。講故事、猜謎語是激發孩子想象力的主要途徑。充滿想象的童話和神話故事最能引起孩子的遐想,所以,父母在為孩子選擇讀物的時候,要有目的地去選擇能夠激活孩子想象的文學作品,當然,父母還可以采用續編故事、排圖講述等形式來激發孩子,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另外,音樂和美術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它們可供孩子一些展開豐富想象有益於表現的音樂,讓孩子根據音樂編動作,通過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讓孩子畫意願畫、主題畫、填充畫、塗物畫,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畫,大膽想象,大膽去試,別出心裁。
引導孩子擴大語言文字的積累。想象以形象為主,但離不開語言材料,特別是需要用口頭語言或書麵語言將想象的內容表述出來時,語言材料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擴大語言文字的積累。比如,讓孩子備一個摘抄本,把閱讀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來,平時可拿來翻閱。
鼓勵孩子多進行實踐活動。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所以,讓孩子獨立思考的同時,提供他們親曆親為的機會就顯得彌足珍貴,讓他們勤看,勤聽,勤動手也很重要,比如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多接觸大自然、拆裝一些物品、搞點小實驗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積累,有利於增添想象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