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孩子學會不驕不躁。孩子不能把興趣堅持到底很大程度上在於孩子心浮氣躁。父母要教導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要保持熱情,但同時要建立健康的心態,做到不驕不躁。
在具體的操作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要給自己定製一個學習的目標。這個目標要以孩子有能力做到為準。一旦孩子做到了,父母就要對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來。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不急於求成,讓孩子穩步上進。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成績,他就會對這件事更感興趣。
再次,不要幹擾孩子的正常活動。有些孩子做事“三分鍾熱度”,不能善始善終,原因在於父母出於關心,不分時間、場合經常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比如,有個孩子正在畫畫,媽媽在旁邊不時地問他“要不要喝水”;奶奶走過去說“吃個蘋果吧”;爸爸自己喝飲料,也問問孩子是否也來點冰鎮果汁。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不斷被打斷,開始時他隻是抱怨“你們真煩”,後來他幹脆不願畫了。
父母常常為孩子做事沒毅力而苦惱,孰不知自己也有責任。孩子思維活動也需要有連續性,經常受到幹擾和打斷,心就靜不下來,長此以往,他自然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和熱情了。
最後,父母還要教導孩子,做人要低調,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那樣的結果就是一事無成。在具體操作上,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擬定出孩子有能力辦好的愛好,不張揚,不攀比,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樣,孩子就解除了思想包袱,再做起事情來就會專一起來。
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有些孩子做任何事情一開始充滿興趣,但沒多久就喜新厭舊了。說明他們的專注力不強。父母可以通過一係列的訓練來幫助孩子糾正。訓練可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視覺訓練:拿出一些相似的圖片,讓孩子從中找出不一樣的地方,鍛煉孩子的眼力,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聽覺訓練:給孩子講故事,事先說好,故事講完之後要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如果能夠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要問他的問題提前告訴他,效果會更好。
動作訓練:即通過讓孩子完成特定的動作來達到訓練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體操動作舞蹈動作或一些遊戲動作,都能達到這種效果。
混合型訓練:實際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聽和動作結合起來,既訓練了視覺和聽覺,又訓練了動作。這種訓練難度大,可以邊說邊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跟著做,比如說出一種行動,讓孩子表演出來等。孩子從小注意力強了,他的專注力也會同步得到增強。
幫助孩子解決對學習上“三分鍾熱度”的問題,是保證孩子成功的前提。父母要善於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引導,讓孩子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