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學習基礎和智力等是不相同的,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進心,父母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比是很不妥的,越比越讓孩子“無處藏身”,越來越讓他“敵視”優秀生,也更厭惡學習,結果是使教育進入了“惡性循環”。
父母最好用“豎比”的方法,特別是對於目前存在問題還比較多的孩子更要多加鼓勵。這裏所說的“豎比”,就是拿他的“今天”同他“以前”相比,仔細地找他的進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尋找閃光點”。如,從孩子不主動上學到主動去;從上課不舉手、不張口到開口主動提問,從回家從來不主動看書到主動看一頁書等。父母要看到孩子每一次的進步。
三、父母要慎說一些讓孩子難以接受的話,比如“反正”或“還是”等。當孩子給父母一張分數很低的成績單時,相信有很多的父母,為了安慰沮喪的孩子,會無意識地說:“沒關係,反正你這個科目不行!”或“還是和上次一樣的低分數?”做父母的也許是為了安慰孩子,但這樣的言語,不但不會帶來安慰或鼓勵,反而會使孩子更加灰心喪氣。
“反正”或“還是”,無疑是表示要孩子放棄努力,若父母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當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時,心裏就會升起“我反正做不成”或“大概還是做不到”的想法。這種不利的自我暗示,相當於不戰而敗,當然不可能會產生學習的動力,麵對任何事情,都會以馬馬虎虎的態度應付了事。
四、讓孩子製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如果不確立學習的具體目標,會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的發揮。而且,目標的實現可以使人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功感。這就是說,確立學習目標,是激發孩子學習積極性的基本要索。在確立目標時,要盡可能地具體,讓孩子易於接受。例如布置複習考試時,最好限定出題範圍。很多事例證明,目標的明確和具體化,可以便孩子樂於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增強學習積極性。
五、正確對待孩子的成功與失敗。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會有進步。比如,當孩子的語文好,數學差時,做功課時可以讓他先做語文作業,再做數學作業,如果程序相反,不僅數學做不好,語文也不會有進步。在做數學作業時,也要讓孩子先做些簡易的題目,然後再讓他做些較難的題目。在考試時,也要告誡孩子要先易後難,這不僅能增強信心,還可克服考試恐懼症。孩子的每一次成功,對他都是一種激勵。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要過分地責難孩子,這樣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尋找失敗的原因,使他明白怎樣做才能避免失敗。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要懼怕失敗,而要尋找避免失敗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