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2 / 2)

父母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並不很困難,隻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就可以了。下麵的這位媽媽在咽喉病被迫噤聲後所發生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

一天,迪安放學回家,進門就嚷著:“我恨老師!我再也不到學校去了!”

聽到孩子這麼說,在我聲帶沒病時,我就要嚴厲地回敬他了。但是,那天我沒那樣做,我要看看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我那憤怒的孩子,蜷伏在我身邊,把頭擱在我的膝蓋上,傷心地哭了,他說:“媽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我拚錯了一個字,老師指出了這個錯字,引起哄堂大笑,我窘極了!”

我用手摟著他,他沉默了幾分鍾,接著他掙脫了我,平靜地說:“我要去公園會傑米了。謝謝媽媽!”

我的沉默換來了迪安的信任和理解,使他能向我吐露他的內心痛苦,實際上,他不需要我的教訓與忠告,他受到了傷害,他需要有人聽他訴說內心的痛苦。

當孩子在述說一件事時,你盡量忍住不要打岔,隻須不時地點頭、微笑,或以簡單的言語鼓勵他說下去就可以了。當孩子發現你有興趣聆聽他的訴說,他一定會有興趣說給你聽。

從傾聽中,我們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的相處情形,孩子對什麼比較感興趣,哪個同學有欺負人的習慣,孩子最討厭哪門功課等等。這些信息不正是你要了解的麼?

珍惜孩子愛的表達。

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每一天都可能會取得許多父母意想不到的進步,變得懂事,這是讓人欣喜的。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因此要學會珍惜孩子的愛。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個小品:

一位媽媽在洗衣服,女兒在旁邊看書,不知道看到一個什麼故事,女兒很感動,於是就說了:“老媽,我很愛你。”

媽媽聽了以後,什麼話也沒說,繼續洗衣服。

女兒看媽媽沒反應,女兒又說了:“老媽,我真的很愛你。”

媽媽聽了以後繼續洗衣服,稍微一停說:“說吧,你要多少錢?”女兒一聽就愣住了。

這個小品讓人看了辛酸。媽媽就覺得孩子老要錢,每次要錢的時候,會說很多好話。所以媽媽很自然地就想,女兒嘴甜,是想要錢了。其實女兒是看到媽媽在洗衣服很辛苦,加上書中的故事感動了她,突然心裏油然而生了一種愛的情愫,雖然是有點突兀,但卻是真誠的。這個時候媽媽不信任地采取懷疑或沒有反應,孩子感到很難過。

此時,媽媽如果驚喜地問:“是嗎?為什麼呢?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孩子就可能就會說出一些感受來。親子對話,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是非常難得的一種交流,這對兩代人的和諧發展,都是很有益處的一種交流。

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生活;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父母才能給孩子真正朋友的感覺。那樣,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才是他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