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出自《大學·經》)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在於更新民風,在於達到德才完美的至高境界。知道了所要達到的境界,誌向就能有所確定;誌向確定以後就能平心靜氣;心靜以後就能夠做到安閑舒適;安閑舒適以後就能認真考慮;認真考慮以後就能有所收獲。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任何事情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什麼在先,什麼在後,就獲知了道的真諦了。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出自《大學·經》)
【譯文】古時候,要想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誌;想要端正自己的心誌,就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想要豐富知識,就得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出自《大學·經》)
【譯文】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誌才能端正;心誌端正後才能修養身心;身心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一國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身養性為根本。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大學·傳》第二章)
【譯文】商湯王刻在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每天能夠洗幹淨自己身上的汙垢,那麼就應當天天清洗,堅持每天不間斷,一天又一天地堅持下去。”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出自《大學·傳》第二章)
【譯文】《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文王能夠秉承天命,除舊布新,使國家以及子民煥發新的生命力。”所以有道德的、承天命的君主總是盡心竭力,時時處處為自己、為他人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不懈努力。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出自《大學·傳》第三章)
【譯文】身為國君,要盡力施行仁政;身為人臣,要盡力尊敬君王;身為子女,就要盡力孝順父母;身為父親,就要盡力對子女慈愛;與他人交往,就要盡力做到誠實。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出自《大學·傳》第三章)
【譯文】以後繼往開來的賢明君王和君子,都能發揚先王的道德光輝,而親近關愛自己的百姓和親族;由於先王盛大道德力量的恩澤,一般平民百姓也能享受恩澤,享受安樂,獲得利益。這就是前代君王雖已去世,而後代永不遺忘的道理。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出自《大學·傳》第五章)
【譯文】所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萬事萬物而徹底研究他的事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知能力,而天下萬物都有一定的原理,隻不過因為這些原理沒有被完全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局限。
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出自《大學·傳》第五章)
【譯文】因此,《大學》在篇章的開始就教導人們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無不要用已有的知識進一步探究,以求得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過長期用功,一旦豁然貫通,萬事萬物的表象和內涵都會被認識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內心全部的認知能力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再也沒有遮蔽、閉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識、研究了,這就叫知識的積累達到至高境界了。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出自《大學·傳》第六章)
【譯文】所謂要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像厭惡腐臭的氣味那樣厭惡邪惡,就像喜愛美麗的女子那樣喜愛善良,這樣才可以叫做意念誠實,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必然使自己的行為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