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分數上了提檔線沒有被錄取,比我分數低的卻被錄取了?”

“孩子已經填了服從調劑,為什麼最後還是被退檔?”

“平行誌願究竟是怎樣平行的?為什麼會給我減2分投檔?”

“二本分數能報‘211工程’大學嗎?這個學校怎麼會有兩個批次?”

“征集誌願的時候,分數怎麼反而提高了?”

“有哪些文科專業好就業?女孩學什麼專業好啊?”

……身為高校教師,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誌願填報的研究工作,接受過全國各地無數考生和家長的谘詢。每年9月,當高考塵埃落定,我的郵箱和手機裏會存滿考生和家長的問候。我從中分享過他們的歡愉,也分擔過他們的懊悔。而這一切,幾乎都和當初選填誌願有關。那張小小的“誌願表”上,承載了太多的冒險和僥幸,也承載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輕輕一點,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羨慕;也可能失敗,失敗得一塌糊塗。有的人迷信“平行誌願”,錄取時才發現裏麵有陷阱;有的人對專業的理解望名生義,入校後才發現是南轅北轍;有的人被“專業大類錄取”,殊不知大類裏麵的專業“氣象萬千”;有的人輕信了學校的承諾,以為入校後可以重新選專業,等到大一快結束時方知,轉專業之難“難於上青天”……現在擺在你麵前的這本書,彙集了考生和家長的100個真實案例。每一個案例後麵,我都做了點評和提醒,希望能使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填報誌願時,繞開暗礁,躲避陷阱,明明白白上一所最適合自己的大學,清清楚楚學一門最稱心如意的專業。

如是,我將會感到莫大的幸福!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劉輝、吳琦玲、李慧芳、李素芬、楊海波、趙俊華、楊潤晉、李瑞華、張曉東、薛文清等老師參加了書稿的統籌、校對、整理及文稿錄入等工作,在此一並表示由衷的感謝。

呂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