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那些過往的歲月(1 / 1)

已經是回到家的第十一天了,離成績公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楚人軒的家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農村家庭,兄弟兩人,哥哥年長兩歲,因為父親的病,已經輟學南下了。如今這種普通卻不普通了,這個家的頂梁柱塌了。生活這東西很難說,給他最大的認知是一定要活著。對於父親的去世,很難說得上難過。兩年多放化治療並沒有讓父親的病情好轉,從放化治療到放棄治療這之間的無奈與辛酸,楚人軒覺得看的很明白。父親的痛苦自己看的明白,一個人接收自己必須死的結果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並不見得他就是勇敢的,這於勇敢無關,隻是一種深深的無奈與苦悶。父親的痛苦,自己常常覺得也許死對他來講是一件幸福的事,可那是自己父親啊,這也是他覺得自己不能接收自己這樣想的原因,這種自責折磨著他。父親去世的消息傳來後自己反倒覺得這是正常的要發生的,或者一直在等待著它發生。當真實的看到他躺在你麵前時,這種覺得正常的正常都散了。一個人試圖剝離自己的情感去旁觀是怎樣的一種荒唐與卑劣啊,這種自責讓他覺得冷的透徹骨髓,未能見到最後一麵這今後也是他內心最大的痛,對這件事難以釋懷,也是造就後來他絕情惡名的源頭。

想起曾經養過一直狗,吃了老鼠藥,鼻子一直淌血,打了解毒針也沒能止住,虛脫的不行了,還竭力站起來,四肢因為虛弱脫力抖的厲害,爬倒在站起來,一直看著自己、一直看著,走到自己麵前,伸出舌頭舔自己的手,舌頭毫無血色了,就這樣伏在自己麵前氣絕了。他很愛它,也很恨它。就在這樣一個下午,一個草長繽飛的下午,靜靜地坐在山崗上看著殷紅的落日。

這是父親生前無數次坐的地方,自己坐在這裏,試圖去感受父親,感受他的無奈,又或者說隻是為了坐著。這也是楚人軒這生最平靜的歲月,隻是這平靜裏的這種苦悶與麻木也不是什麼愉悅的感覺,自然也成不了他將來多麼愉快的回憶。

楚人軒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幫助母親做些農活,又或者說自己也許將是一個不太合格的農民。“我是農民的兒子”卻並未能生出於南巡領袖相同的感情。人們常說的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楚人軒是不認可的。自己的行為方式不過是模仿父母又或者周圍人的行為,在外人看來這是早當家的表現,一切都顯得很好笑。在家不用像學校那樣算著吃,所以這陣日子下來,楚人軒隱隱有些壯實起來,個頭也竄出一大截,隻是皮膚在烈日照耀下越加黝黑起來,嗓音低沉粗壯起來。晚上臨睡前都會仔細的參照答案給自己的成績進行一次評估,然後在輾轉中睡去。

時間過的總是那麼快,放榜的日子到了,不管怎樣的心理,楚人軒拖了兩天才去學校看的榜。這天怎樣的心情難以描述,愉快肯定是有的,跟自己無數次推算的一樣過了第二高級中學的線,對自己來講應該是值得誇耀的。隻是沒有人會分享這快樂,當母親聽到這個消息隻是眉頭又深了幾分,這夜母親失眠了,因為楚人軒這夜也失眠了,他聽到了母親的歎息聲跟抽泣。人生本該有很多選擇,在特定的環境中,有些路是人們共識中的康莊大道。當我們認準這條路,並在這條路上走出了腳印,卻突然發現這路不是該選的的時候,嗬嗬…生活啊就是這麼的虐心。終究隻是個孩子,並沒有多麼了不起的覺悟,隻是為了延續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追求,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那不熟悉的境地,執著的選擇繼續讀下去。

母親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單純的,支持了自己兒子毫無原則的選擇。在各種複雜的情緒中,開學了!